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伦理观 > “上和下睦”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5.4.2024 : 12:54 : +0200

“上和下睦”

                             邓伟志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是把“和”与“睦”联在一起的。南朝梁的周兴嗣就在他的《千字文》里写道:“上和下睦”。这里的“上、下”,可以狭义地理解,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对方方面面都要讲究“和”与“睦”。“和”与“睦”是相辅相成的。要“和”就要待人“睦”;有“睦”才有“和”。不过,《千字文》紧跟在“上和下睦”后面所讲的“夫唱妇随”就有点欠妥了。怎么一定是“夫唱妇随”而不可以是“妇唱夫随”吗?但是,如果放在一千年前的历史背景里来看,“夫唱妇随” 的本意还是好的,是强调夫妻和睦。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夫妻便是细胞的细胞核。“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家道成”则世道顺。因此,和睦又是与世道,与整个社会相联系的。

      当然,细胞的健康单靠细胞核也不行,还必须有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父子、母子。中国有句话:“父不慈,则子不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细胞质还包括兄弟姐妹。平辈之间不睦不仅家庭难以和谐,还会影响下一代。《颜氏家训》告诉我们:“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

      睦,还包括睦邻。说起睦邻,我想起外交部长李肇星讲的一个故事。他说,外国一位年轻的外交部长在听他讲“睦邻”后,打电话对李肇星说:“你提倡睦邻很有道理。夫妻之间不和睦,还可以离婚;与邻居不和,决不能让邻居搬家……”外交家讲的是邻国,我们何尝不可以从邻国回到邻居呢?千家万户组成小区、社区。有了社区和睦,才有社会和谐。

      和睦不只是外表上的和蔼,更是心灵深处的与人为善的素质。《史记》里描写司马相如,说他是“旼旼睦睦,君子之能”。君子是指的文化人。知识是胸杯的填充剂。知识越多,心胸越宽广。有知识,才容易理解人;理解人,才容易与人和谐相处。有人喜欢把“和谐”说成口有饭吃、都能讲话,此乃戏言也。殊不知,“和”通“龠禾”。“合”字下面有三个“口”,任何人吃饭都是只用一个“口”,可见三个“口”就不是吃饭用的。干什么用的?三个“口”是象征着扁钟。那就是说,在古人眼里,听听音乐就能和睦。合字下面有个“册”。 “册”,很明显是线装书。那就是说,在古人眼里,读读书就能和睦。一句话,文化是和睦的调节器。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