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青少年观 > 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成长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0.4.2024 : 6:23 : +0200

杂文、杂谈、评论

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成长

                            邓伟志    杨雄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个《意见》与今年2月26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相互配套、同样重要的文件,同样是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是面向未成年人侧重思想道德教育,一个是面向大学生侧重思想政治教育,这就为解决中小学思想教育和大学思想教育之间的衔接提供了指导依据。它体现了从未成年人到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已达2000万,绝大多数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期,并且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他们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越发自觉。同时,也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的,在一些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比如,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如何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贫困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贫困生素质,在经济和精神方面给他们以支持,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如何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健康危机,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等等。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已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再比如, 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当前解决大学生问题的一个瓶颈所在。“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 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木桶的吃水线在最低的木片处,因此,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因此,要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和健康成长,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处理好社会一元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群体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社会一元价值与多元自我价值统一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因为: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都是目的,或者说,互为目的和手段。否认个人价值,也就 无法否认了社会价值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都是进入市场平等竞争的主体,个人活力的增强,其动力就在于对自我价值的激励。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就会导致吃“大锅饭”,使大家失去积极性,使社会失去活力。
   
     因此,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整合,首先必须承认青年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承认青年在青年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社会整合应预设一个前提,就是青年文化必须存在和发展,社会整合的性质应当是起到扶植青年个体和青年群体的发展,而不能阻碍青年文化的成长。
    
    其次,文化整合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只用一元导向要求所有青年、大学生。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应分层次,因为人是分层次的。他们中有的人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有的志在成为有益社会的爱国主义者,有的人则只求做一名“不要去反社会,又不要亏待自己”的合格公民,还有人只图个人的享受和安逸,要求不高,素质较差。因此对不同层次的青年要有不同层次的导向,不能搞一套切,一个模式。进行分层次引导。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双重根据”原则。所谓“双重根据原则”,是指对青年文化的调控标准,应根据社会主流文化的规范性、主导性和青年文化的必然性、合理性。主流文化仅仅要求青年、大学生服从社会需要、规范,青年群体没有自己的价值和需求。“代沟”现象的产生,某种程度上与成年人固守社会主流文化的标准、不承认青年文化有关,这无疑会导致代际矛盾加剧。依据双重根据原则,社会主流文化应客观认识青年文化的优势、潜力、内在必然性以及存在的价值意义。青年文化是一种复杂现象,有显现的、潜在的,深沉的、浅表的,积极的、消极的,对青年文化实行有效吸纳、整合与导控,必须对它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双重根据原则”要求社会主文化从青年文化中汲取新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来补充、改造主流文化。这就是文化互化的内涵与意义。

    3、转变教育观念,以大学生发展为本,把学校的服务、管理、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多事之秋。青年人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热情奔放,但情绪容易波动,易受挫折,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偏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办学、招生、收费、就业等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竞争压力增大,所以就有必要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充分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与恋爱教育、生命的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总之,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有赖于社会文化的合理进步与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会极大地改变青年文化成长的社会条件,造成有利于青年文化发展的优越的社会机制。现代文化的发展,将使青年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作用体现得更加充分,因为青年文化既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更代表着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落脚点。当然,青年选择文化的能力是在不断审察自己和投身于改革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因此社会文化的发展、成熟程度多少决定了青年文化的发展、成熟水平。青年文化的成长与社会文化的进步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只有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青年文化的全面发展。

                                               2004年11月5日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