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邓伟志网页 > 主编书籍 > 《社会学新视野》 > 在《社会学新视野》暨邓伟志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答辞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9.4.2024 : 12:35 : +0200

“教”而时习之 ——2007年11月10日在《社会学新视野》暨邓伟志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答辞

                                 邓伟志

      我这七十年是在书海里漫游的七十年。

      为什么说“七十”?因为,中国有个“抓周”的风俗。在周岁的小孩面前放几样不同的东西,让小孩去抓。母亲说,我抓的是的书。所以,我的七十年是与书打交道的七十年。

      为什么说是“漫游”?因我尚未深到书海的海底,没有进入书海的海沟。我排过铅字书。我印过书,校过书,在三家书店站柜台卖过书。有的书不许出图书馆,为了借书、还书的方便,我曾经住在上海图书馆的一间狭而长的屋子里,天天借书、还书。当然,七十年的大部分时间是看书、写书。我读过多少书,不知道;写过多少书,我知道。书中有多少错误,我也知道。不过也只是略知一二。还有些错误观点,要随着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示出来。还有些被各方面都称赞的观点,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文字垃圾。如今有些人的文集都被“现代化”了,与原作大相径庭。我从不这样做。我认为书中的错误同任何书籍一样都是进步的阶梯。没有错误就没有改正错误后的正确。不管什么书都是历史书,都是一面镜子。书可以改,但要正大光明地改。偷天换日地修改是篡改历史。

      学社会学的,时时处处都要站在社会的珠穆朗玛峰上看问题。想想看,世上还有比社会更大的吗?既然我们要以社会为研究对象。那就表明我们胸中有社会。社会有多么大,社会学人的心胸就应该有多么大。社会有多么广,社会学人的视野就应该有多么广。社会学的新视野,新在与时代同行,能看见时代的风云。新在与人民同步,能听到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民群众的呼吸的声音,包括他们的不那么有韵味的粗声粗气的声音。人民的喜欢哀乐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新在能够尊重从任何地方冒出来的新概念、新学说、新理论,包括自己不赞成的学说。要尊重差异。可以反时新观点,不可以不研究新观点。

      刚才大家对我的点评,点到了我的穴位,催我奋进,鞭策我变后进为先进。我距离大家的美言很远。我愿把美言作为努力的方向。我愿按照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古老的说法,把你们的美言来一个“美美与共”,与诸位分享。假如说我还有几篇美文的话,那“美”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我的老师、我的同事、我的学生帮我描出来的,都是师生互动的“动产”,都是教学相长的“不动产”。在回首往事时,我要感谢大家。此时此刻我尤其怀念我的老师、我的老首长。我已经写了二三十篇怀 念老师的文章。我还想再写。此时此刻我非常想念我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我; 有的学生早已全面地超过了我; 还有的学生远远超过了我,我跑步也跟不上。此时此刻我很思念那些我调查过、接触过的老工人、老农民。是他们为我提供了理论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我只不过是原材料的整理者、半成品的加工者。没有他们的呼声,我不会有理论的激情,不会有写作的勇气。

      作为在座诸位同学的老师,我在结束我的答谢词时,想再给大家讲授一课,那就是把“学而时习之”的新解,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而时习之”一般都领会为“学生要经常学习”。这是误解。“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不应当读“学”,而应当读“孝”。古代在繁体的“學” 字的右边加个反文旁,后来演化为“孝”字加反文,这就成了今天“教师”的“教”。孔子一开头就讲“学而时习之”,是他自己的体会,其本意是“教”而时习之。教师要坚持学习才配做教师。我将按照中国第一师——孔子的真传,努力学习。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学,就要写。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到死丝未必会断。

      谢谢在座的老师!谢谢在座的同学!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