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邓伟志网页 > 综述 > 论邓伟志教授的和谐社会思想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0.4.2024 : 1:22 : +0200

邓伟志网页

论邓伟志教授的和谐社会思想

                         童 潇

      邓伟志老师是国内较早提出并关注和谐社会理论的社会学家。近些年来,邓伟志教授在和谐社会研究中提出了许多重点的观点和表述引发了重要的影响和讨论。应当说,和谐社会理论已成为邓伟志教授继家庭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四大研究方向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学术研究点和学术创新点。纵观邓伟志教授有关和谐社会的研究,展现出了四方面较为鲜明的特点:一是时间早,二是体系强,三是成果多,四是影响力大。

      一是,时间早。应当说,邓伟志很早就关注了有关社会和谐的内容。1960年6月《学术月刊》中刊发了邓老师的一篇文章《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改善人与人的关系》,邓老师在该文中提出“人与人的关系的改善,带动了生产关系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篇文间发表时邓老师年仅22岁。这表明邓老师在从事社会学研究之初,就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和谐相处有较强的期待性。之后,1991年8期的《社会科学》,邓老师又提出了《社会稳定的辩证法》;1994年4期《社会》邓老师又发表了《学会处理人民内部的十个关系》;1995年8期《南京社会科学》邓老师又发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些文章中,邓老师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当时经济社会不能平衡和谐发展,社会发展较为滞后的焦虑,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概念。我们党是在2003年时才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表述作为一项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在笔者看来,邓老师和谐观点对于我们党提出和谐社会,并将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成果多。邓老师在和谐社会的研究中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以“和谐”为篇名关键词,邓老师就写了32篇相关文章,这还不包括了邓老师其它从方方面面论述和谐社会的论文。在专著方面,近几年,邓伟志老师先后出版了专著《和谐社会笔记》(2005)、《和谐社会散议》(2007)年,并与张钟汝老师共同主编了《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2007),与胡申生老师共同主编了《和谐文化导论》(2007),还主编了《社会学与和谐社会丛书》,如果再包括相关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我的社会观》、《献给大学生的八堂荣辱课》等相关著作,邓老师和谐社会研究的数目之多,成果之丰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居我国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中的翅楚。邓伟志教授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成果,一方面,因为他的勤奋,在《和谐社会笔记》这本书后,他写到他写这本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他每天与时间赛跑,闻鸡起舞,一位老社会学家的勤奋我们可以窥见一斑。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社会责任感,他说“《和谐社会笔记》这本书是他哭出来的”,展现出了邓老师对人民的深深的热爱。正是这样,邓老师在他学术集大成之际,把他的理论以和谐为纲进行串联,对自己从事社会学研究几十年的作为重要的学术总结和阐发。

      三是,体系强。邓伟志老师所提的和谐社会理论十分完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四个维度: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社, 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运筹得当。这是和谐社会阐述的社会学角度,与我们党中央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得益彰。第二,总结了和谐社会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基础,指出了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是和谐社会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基石。第三,总结了我们目前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有:城乡间的不和谐,区域间的不和谐,经济与社会间的不和谐。第四,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研究大纲。主要是和谐社会十二条。和谐社会十二条极具有中国的特色。此外,邓老师研究和谐社会的理念还在他和谐家庭、和谐政治、和谐青年、和谐文化、和谐管理等研究和思想得到了重要体现。

      四是,影响力大。邓老师是著名社会学家,邓老师的和谐社会理论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了邓老师49部书,上海图书馆收录了邓老师书有42本,中国知网收录了邓老师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351篇。这其中有大量的和谐论文,或以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论文。每年邓伟志教授的文章,都有大量被别人加以引用。除此之外,邓伟志教授还在全国各地发表有关和谐的演讲和演说,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基层社区。祖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及世界各地都有邓老师的足迹。更难能可贵的是,邓伟志老师的和谐社会思想还继承在他的学生中,在他一些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中,有不少人以和谐作为研究的方向,他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学生,也在自己的工作中牢牢把握和谐的导向性,他学生的这些做法和导向都多多少少受到了他们导师的影响。

                          郭强站点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