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邓伟志网页 > 著作1 > 《和谐社会散议》 > 书评 > 环境问题是道德问题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8.4.2024 : 11:42 : +0200

环境问题是道德问题

                                       袁航

      “和谐”,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也是这几年来媒体曝光频率极高的词汇。同时,“和谐社会”的课题也吸引着学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更高层面上解读着公众的关切。近期出版的《和谐社会散议》一书就是类似的成果,读了让人感慨颇深。  

      该书作者是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先生。该书在体裁上是本文集,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还有作者驾轻就熟的社会问题,当然更少不了近年来的大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  

      邓伟志强调——人类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但仍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在“和谐社会之自然环境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该篇分别从弘扬环境伦理、环境是道德问题、扩大环保的公众参与,来论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鲜明地提出了“环境问题是道德问题”的观点,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自然环境,又要重视人文环境。这两类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关系都很大。早几年只提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是片面的,直接导致破坏自然。太湖的水污染就是个例子——无锡市也因太湖蓝藻引发公共饮用水危机,并让数百万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再次敲响了中国工业化发达区域水危机的警钟,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太湖水污染,难道仅仅是蓝藻之过?记得有哲人早就说过——人类过度地使用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湖泊本来是很庞大的自然系统,但长期以来我们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它,才导致了湖泊系统性问题的出现。这也反映出我国水环境管理还有很大的缺陷,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的有效制约。  

      邓伟志教授还提出,对于这些与大自然的矛盾与关系,要用道德来规范。在处理环境问题上,要讲究“环境道德”,要建立“环境道德体系”,用“环境道德”来为人类建立一个宜人的环境。而且在环境道德建设上要从每个人做起,对德高者,众星拱北,对缺德者,众人皆指。发展是重要的,但是包括促进自然界发展。不可以搞先污染、后治理那一套。因此,我们要强调环保教育。随着发展的需要,要建造工厂,要建造开发区,如果不关心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人与自然难以和谐,最后也必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如果我们只追求经济利益,只关心物质需要,忽视了环保的重要性,那岂不成了地球的破坏者!如今有些厂矿企业,GDP增加不少,治理其污染的费用更多,得不偿失,是败家子作风。  

      而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我们恐怕还得及时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今年国庆期间,笔者有幸去上海科技馆参观了一个最新的环境科技展,科技展的三大主题“气候变化、资源匮乏和可移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目前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水、能源和食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可移动性的快速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幅员广阔,发展速度惊人,因而中国面临着比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严峻的挑战。  

      这个名为“蒂森克虏伯科技周”的展览就针对上述三个挑战,展示高科技的具体解决方案,包括展示现代化海水淡化工艺设备中具有高效性、可持续运行性的新型材料;演示先进的Envinox净化系统从空气中过滤有害物质的过程,以及利用新型钢铁材料令未来的汽车驾驶更轻松、行驶更安全,等等。这也让参观者相信,人类还是可以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找到与自然和谐的新路子。而这又何尝不是邓伟志教授在《和谐社会散议》一书中寄托的理想呢?

                            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