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邓伟志网页 > 著作1 > 《邓伟志杂文集》 > 书评 > 邓伟志杂文座谈会记  > 
ChineseEnglishDeutsch
3.5.2024 : 16:40 : +0200

心悬明镜 文德双馨   ——邓伟志杂文座谈会记

                           施蔷生

      十一月一日下午在上海玉佛寺二楼的大会议室里,由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赵丽宏先生主持,举行了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邓伟志杂文座谈会。邓先生的朋友、学生、同事以及来自上海民主党派、上海社科院、上海大学、新闻媒体的部分专家、教授、学者、作家等,共有60多名参加。
      邓先生从事杂文写作近50年,硕果累累。其中,著名的有《我就是我》、《邓伟志杂文集》和《新三家村 · 邓伟志卷》三本杂文集。他先后在《上海滩》 与虞丹、何满子合办《沪渎三家村》专栏、在北京《民主》杂志与邵燕祥、舒展合办《新三家村札记》专栏。所著杂文曾获“林放杂文奖”、“人民日报金台奖”。 与会者纷纷热烈发言,认为邓先生以他无畏的精神和理性的眼光,一生思维不息,笔耕不缀,为中国的杂文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杂文界中出现独特的 “邓伟志现象”。
      敢于讲真话是邓先生著作的主要风格。邓先生在93年7月出版的《我就是我》写有这样一段话:“对我应该怎样评价,一直有争议,……我的名字叫邓伟志,我的号就叫邓争议。”为什么会有争议,正因为敢讲真话。棱角分明才招来争议。例如,《找一找法轮功的外因》一文原稿中透露,他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讲了这样一句话,后来见报时给删去了:“审判也是对那些支持和怂恿法轮功的大人物的一场严肃教育。”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后来在一些不同场合也招来一些非议。
      真话中有新意,不断追求创新,是邓著的基本格调。讲真话如果一直老调重弹也缺乏生气。惟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思维青春。在《21世纪呼唤创新》、 《理论的创新》和《不创新,毋宁死》等文中,他都直率地表达了鲜明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创新,毛泽东的光辉之处在于创新。创新是各种素质的归结。怎样才能创新?重要的是要破除迷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家的命脉;要创新就要有勇有谋。”
      另外,在邓先生的著作中,时刻体现出一个社会学家的崇高责任感。在邓先生的文章中,我们到处可以看见他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敏锐地观察和科学预测、 评论中国处在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现象。在“非典”时期,他写下了《“非典”的典型意义》;在世界奥运会上我国健将取得优胜成绩后,他连夜写出《我们万众一 心》等脍炙人口的杂文。最近,他接连在东方网上发表专家论坛文章,如《和谐社会的要点》、《政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等。通过他的杂文,我们可以基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轨迹。尤其是在读了他的新著《新三家村 · 邓伟志卷》中许多写于1994年—1995年期间的杂文之后,大为惊叹邓先生在10年前的真知灼见。如:《雷锋下江南》中的逆向思维风气至今还没有基本消除;《还要讲官德》、《周期率的“泪”》、《说剪》等文中,形象幽默地告诫政治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和形式主义。尤其精彩的是他的《岂有“半夜鸡叫”?》杂文,犀利地驳斥了那些“不愿早起者”反感“雄鸡报晓”的谬论,从而在10年前就旗帜鲜明地支持 “社会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正确观点,至今还具有启迪作用。在《拔牙记》中,他那掷地有声的朗朗话语:“宁为不摇的‘牙’碎,不为摇的‘牙’全”,作为思想界硬汉子的形象跃然而出。这也是推动他在社会学、政治学、文化思想等领域中敢于创新的意志支撑。
      在邓伟志网站的扉页上,邓先生的肖像旁有他最喜爱的一首格言:“即使苗儿长不成大树,我也不后悔千百次的浇灌;即使足迹被风雪淹埋,我也珍惜自己走过的路程。”在《我就是我》一书的封后还有这样一句话“不在争议中奋进,就在争议中死亡”。正是这样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永远支撑着邓先生在漫长的思想轨迹中苦苦追求、探索。他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也激励着广大读者。
      90岁高龄的于光远老先生最近在上海几次说到,电脑和网络对他最近几年的写作和研究带来极大帮助。今年大顺之年的邓先生在新世纪里通过电脑和网络也加快了他的写作进程,拓展了他的研究视野。他建立的个人网站(www.dengweizhi.net)不仅在国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有一定知名度。闪烁的荧光屏,经常跳动着他勤奋的思维。悦耳的键击声,时刻牵连着他与各地网民的联系和交流。邓伟志网站于2000年上半年试创,2001年正式 开通。登阅邓先生网站并与邓先生经常联系的,基本都是知识分子阶层。四年多来,许多网民与邓先生联络的电子邮件数量大约在近400封左右。在这些电子邮件 中,国外友人和国内私人亲友的各占10%左右;党派成员间的只有8%;新闻媒体约稿的占8%;多数是学生要求报考邓先生的社会学博士生以及有关学者的社会学论文的探讨和征求意见,其中分别各占20%,其余24%是一般网友问候或邀请聊天等。这些电子邮件无不洋溢着对知识的尊重、对名人的景仰、对教授的求教以及对邓先生人品的仰慕等。互联网的世界充满了网民之间的地位平等、信息共享、友情传播和人性呼唤。2001年,有一位老年网民邀请邓先生到《老小孩网站》“星期六上午夕阳红聊天室”做客,并深情地赋诗一首:“秋日秋舍蕴秋情,秋翁秋窗邀新朋;清水清茶清冷酒,清心清唱夕阳红。”
      邓先生的创新学术思想以及高尚人品在国内的影响,还可以从互联网上略见一斑。最近,我通过国内最大的“百度”搜索引擎,搜索76幅有“邓伟志”信息的网页,初步查阅了其中的一半信息,约300条内容,粗略统计:属于媒体采访报道他的占40%;发表他的文章和观点的占40%;介绍邓先生简历和著作的占20%。这些信息来源于国内100多家网站和报刊杂志。涉及到国内的主要媒体、一些省市的政府网站,还有一些国内企业网站以及一些行业协会的网站。所报 道的内容面相当广泛: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网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等,社会万象几乎无所不包。
      邓先生的杂文和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在中国文坛上并驾齐驱,并互相辉映。他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权威影响,而且还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具体指导意义。 前不久到江苏路街道调研,该街道的民政科科长说:她在邓先生网站上下载的有关社区发展的理论文章,是邓先生在1999写的,至今对街道社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座谈会上,上海著名教师、词人宋连庠老先生满怀激情地说:“读邓伟志先生大作,深感其情辞双美之杂文精品,多有‘披肝沥胆、激浊扬清、诤言警世、 报国真情’之鲜明特色。”他即席诵诗一首:“披肝沥胆吐真言,激浊扬清憬世篇。尧天舜日文无忌,果硕花蕃香满园。”最后,诗人赵丽宏先生以32字“敬赠邓公伟志”作为与会者全体心声:“身处混沌,心悬明镜;诤言傲骨,掷地有声;情系百姓,时代良心;襟怀磊落,文德双馨。”
             20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