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议经济现象 > 企业是社会交响乐的第一提琴手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5.4.2024 : 16:50 : +0200

杂文、杂谈、评论

企业是社会交响乐的第一提琴手

                            邓伟志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少不了三个方面,这就是:政府、市场、社会(社会组织的简称)。几何学认为,三点才能成面,三点才能稳定。三点中的市场是由企业组成的。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因此,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就是说,没有中国的企业,中国就很难富得起来。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里的“粮”,是泛指物质,泛指经济。这里的“慌”,就是不稳定,不和谐。近年来,中国的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就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前提。国家的财政收入从何而来?不客气地说:来自企业,来自国有企业,来自集体企业,来自民营企业。

  中国的企业,有不少科技含量高的。它们走在了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科技创新带动了企业;企业也促进了科技创新。咱们成天讲:科技要转化为生产,讲“转化率”。这是完全应该的。请问:这“转化”是在哪里展开的?毫无疑问,是在企业。企业是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谐是动态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

  中国的一大难题是就业问题。就业是劳动者的权力。各国有个共识:失业率高,社会不稳,有个警戒线,还有个危险点。近年来,企业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中国社会能够稳定,有些地方能实现低度和谐、中度和谐,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企业是社会交响乐的第一提琴手。从社会交响乐对第一提琴手的要求看,企业“仍须努力”。

   第一,企业要帮助政府转变职能。所谓“政府转变职能”,说穿了,就是要求政府把伸进企业里的那只手拔出来,缩回来;要求政府把伸进社会的那只手向前伸一伸,伸一伸,再伸一伸。“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政府不得干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当政府要把伸进企业里的那只手缩回来时,企业不要仍抓住政府的手不放。倘若还要抓住政府直接伸进企业的手不放,就是帮倒忙了。

  第二,企业要在分配上多下功夫。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偏大了。收入差距过大来源于分配不公。邓小平早在十多年前就指出:“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现在摊开来看,邓小平预见的问题已经出来了。许多地方群体性事件的增幅远大于GDP的增幅。更值得注意的是,群体性事件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这里的原因固然很多,“分配不公”是一条。“分配不公”的“不 公”就突出表现在“劳低资高”上,悬殊太大了。最低收入是有公式可算的,好多地方达不到。企业应该带个头,做到劳资两利。劳资两利就是劳资之间和谐。

  第三,企业要诚实纳税。现在漏税的不少,做两笔帐的、做假帐的也有。企业今后要以漏税为耻辱,以纳税为光荣。税收是调节不同阶层之间利益的杠杆。利益调节好了,和谐才有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也是社会的安全阀。税收是和谐社会的调节器。

   第四,企业要讲究企业文化。前面我们肯定过“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但是,仅这两点还不够,这里应加上一个“无文不高”。没有文化,企业的形象不会高大。企业家如果仅仅是口袋鼓鼓的,脑袋瘪瘪的,企业家的形象也不会高大。要把文化当企业之魂来看待。企业要重教。要拿出资金来培训职工,对职工不许“不教而诛”,企业无权辞去沒有培训过的职工。如今不少企业家、经理人争着要培训,怎么就忘了对你的僱员进行培训呢?现在国家对没使用培訓费的企业,征收培训税,是对企业的鞭策。企业要建立工会。农民工进城务工已长达十年、二+年,还不知道工会为何物,那怎么行呢?工会要敢于代表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各就各位,各尽其责的有序社会。过去,由企业办小社会,从摇篮到坟墓都由企业包下来的做法必须改革。可是,不要企业在企业内包办小社会不等于不要企业关注大社会。北欧有些国家征收“企业社会责任税”。我们能不能借鉴呢?许多国家的企业自觉地拿出收入的8-10% 献给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可我们做得好的省市还不到1%。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富人都为富不仁,可是,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有相当多的富人是为富不捐。 “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不是中国企业家应有的素质;“以仁为富”才是中国富人的传统美德。和谐社会要靠社会责任来维护。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的社会,是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的社会,是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我们相信,只要作为社会交响乐的第一提琴手 ——企业,充分发挥,不和谐的地方会变得和谐,低度和谐的地方会变得中度和谐。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成光辉的现实。

                                            2006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