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政治问题、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 > 政治体制 > 两会 > 全国"两会"上大写的"民"字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9.4.2024 : 1:10 : +0200

政治问题、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

"民"字在全国"两会"上是大写的

                           邓伟志

      问我在200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看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民情。 

      问我在200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听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民意。

      问我在200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学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民智。

      两会上充分反映了民情,充分体现了民意,我们也努力学习了民智。 "民"字在200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是大写的。

                               广泛参与

      不论是在走向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还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休息室里和会场上,都能看见五颜六色的服装,绚丽多姿,有用差不多一斤毛线缠头的,有头顶一尺高银角的,有,至少有几十种不同的服饰。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委员。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民族大小,那怕是只有万把人的民族,也有自已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少数民族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最为引人注目。他们走到哪里电视镜头就对到哪里。这是大家从电视上看得很清楚的。不过,有一点是只有出席"两会"的人所能享受到的,那就是少数民族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走路的声音。这声音,像风铃一样奏出动人的音响。黔东南自治州的副州长就是这样,她从我们身后走过,我们不需要回头看,仅凭她首饰碰撞的声音就知道她正在走来。

      还有宗教界人士,也大受记者青睐。尤其是外国记者对他们特别关注。中国有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共有66名政协委员。有次我同伊斯兰教的委员坐一块,沾光不少,外国记者对着他们拍个不停,越拍越引人来拍。我的一只臂膀、半个脑袋也都随之进了"瞬间艺术"。

      在代表、委员中,官有所减少,民有所增加。政协委员中高级职称的有1376名,占61.5%;大学校长137名;"两院"院士有108人,差不多每20名委员中有1名院士。今年还有个变化,律师、审计师、资产评估师等首次"跻身"于全国政协委员的行列。有不少国家的议员以法学家居多。我国开始注意这一点, 是个进步。人大代表也一样。不仅有55个民族的代表,还有55个个体工商业者的代表。人大代表年龄最长的77岁,是一位行过一万例脑外手术的医生;年龄最小的21岁,拿过体育冠军。还有一位老劳模申纪兰,她是"十连'冠'"的全国人大代表,从一届一直做到十届。

                           积极议政

     代表、委员不仅有广泛性,更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位代表为了详尽阐述自己的议案的案由,写了133页。议案之长是罕有的,活像一本书。由于大家都想为民代言,不少团、组规定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为了去掉冗长的评语,有的提出"评价用手,建议用口"。意思是把评价各类报告的好话、美言,放在表决时用手按电钮来表达你的"赞成";在用口发言时就多提些实实在在的建议。比如有代表、委员这样尖锐而又中肯地说:"吃'皇粮'的人多了,生产'皇粮'的本钱就少了。""向农民要求多少,先要想想我们对农民了解了多少,帮助了多少,提供了多少。"有人归纳出两会议论的"八大热点"、"十大热点"。还有人指出:社会保障和农民问题是热点中的"沸点"。有人说:"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的社会保障底线,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一条标线。" 有人说:"要善待2亿农民工。"还有人一针见血地提出:"两千万失地农民向何处去?他们打工没人要,经营没门路,办厂缺本钱,就业难度大""3千万贫困农民如何脱贫?还有6000万人徘徊在温饱钱上,该怎么办?"在政协的大会发言中,鼓掌最长的有两位,一是张海迪,二是黄璜。黄璜的发言的题目是《为农民说几句话》。他的发言没有华丽的词躁,却饱和着真情实意,催人泪下。我坐在主席怕台下看见我老泪横流的样子,几次用文件遮面擦眼泪。

      代表、委员的参政热情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推动。代表、委员进京前,有的包里面就装满了群众的委托。有的进京后,又收到许多来信。有位委员是法学家,他两天收到20多份告状材料。还有一位叫余洪林的下岗人员从甘肃省宁县赶到北京递送他写的一项建议,题为《尽快设立廉政公署的建议》。他说他受家庭熏陶,从小就看不惯懒、馋、占、贪。近年目睹腐败严重,他忧国忧民。他说:"我矛盾,我斗争,我痛苦,我来了。"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们。

      我在会前为大会准备了两篇发言,一篇是:《推动电子政府建设的十点建议》,再一篇是:《土地所有制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的牛鼻子》。前一篇在大会一开始就被 《人民日报》和《人民政协报》全文刊登。后一篇的题目被披露的那天,在我还不知道题目已经披露的情况下,国家国土局的老局长就来找我,说:"终于遇到了知音。"接着,我俩就农民问题作了长谈,切磋琢磨,感慨万千,呼唤"耕者有其田"。后来我又在大家参政热情的感染下,在会上赶写了一篇《呼吁统一华文译名》。我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华文报刊有截然不同的好几个名字,不方便读者。此文一出,在华人世界引起不小的反响。译名的统一是语言的统一。语言的统一有助于理念的交流。全世界华人是一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会内外互动

      "两会"一开始,中央就明确指出:对中央领导同志的报道要精简,政治局常委参加两会"活动原则上发综合消息,不作单独报道,以便把更多的版面和画面让给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并指出,这是一个会议的主体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新闻观上的一大突破。会上,有些身为地方党政领导的代表、委员对我说,他们对党报也一直是这样要求的。有的限制报道领导的字数,有的亲自把自已已经上了版的照片抽下来,说:"不要突出领导!"还有位朋友告诉我:"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不允许省报发他视察、调研的照片,连接待外宾的照片也不发。发外宾到来的照片可以,他与外宾在一起的不发。开大会的照片可以发,但要发集体的,不发他个人的。"我对这位朋友说:"俞正声是新闻世家。他母亲是" 文革"前的《北京日报》总编。因此,他懂新闻。他是真懂,不是不懂,更不是假懂。" 版面主体取决于会议主体;会议主体又是个历史主体问题,是个"历史是谁创造"的问题,是英雄史观还是唯物史观的大问题。会议报导突出代表、委员;到会的代表、委员更希望突出他们所代表的人民大众。"两会"期间,很多报刊、电视、广播开办了类似"百姓寄语两会"的节目,表达人民群众对"两会"的期望。农民希望"钱袋腰包鼓一点"。工人希望"就业岗位多一点"。白领希望"住房价格降一点"。老人希望"看病方便一点"。主妇希望"食品卫生好一点"。商人希望"诚信氛围浓一点"。公务员希望"反腐力度大一点"。这一点又一点,汇成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汇成了人民大会的最强音。 "百姓心里有杆秤,大会堂里听掌声。"

      过去常有人同我开玩笑,说:"邓伟志你们不就是'拉拉手,拍拍手,举举手'嘛!"还有人干脆就称我为"三手党"。这次我算是真正领会到拍手、举手的政治分量了。 这次"两会"是五年一次的换届大会,也是21世纪的第一次人大、政协的换届大会。也可以说是"举手"最多的一次"两会"。--尽管选举是用投票方式,是用电子计算机计票,我这里姑且以"举手"代之。 选举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民意的方式。是赞成还是反对,亦或弃权?都可在选票中表达。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次人大、政协的各项选举,除人大常委差额选举外,所有领导人都是高票当选,得票率绝大多数在90%以上。这充分说明大家对新领导班子的高度信任。我们常用"举手之劳"形容事情简单,可选举中的举手要用千钧之力的。 会上除了举手,还有拍手。拍手是心声的流露,是可以量化的心声。在朱镕基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台上台下一个劲的鼓掌。朱总理坐下了,本可以不再鼓了,可是接着又爆发了第二次高潮。当时,我只顾鼓掌,没注意看表。后来看报道才知道:鼓掌长达1分45秒,还有报道说长达1分47秒的。说实在的,这么长的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在我的经历中是罕有的。
      因此,一位老省委记的一句话在会上广为流传,他说:"百姓心里有杆秤,大会堂里听掌声。" 大会堂里的掌声表达了全国人民心头的千言万语。大会堂里的掌声越过崇山峻岭飞向全世界。
                                    2003年4月于上海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