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评媒体 > 新闻工作 > 赞“战地”记者 > 
ChineseEnglishDeutsch
7.5.2024 : 16:57 : +0200

杂文、杂谈、评论

赞“战地”记者

                             邓伟志

      有目共睹,这些日子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现场感强、可读性强、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这是同新闻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分不开的。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表现得格外出色。他们深入到第一线,采访医务人员,采访病人,采访抗击“非典”的英雄们。这样的采访不同一般,没有足够的勇气,没有献身的精神是办不到的。日前,有一位摄像的记者为了把抗击“非典”的场面拍得清晰些,再清晰些,便靠近,再靠近一些,想不到进了“禁区”,结果反倒被隔离了起来。这固然不是好事,可是记者的崇高的品德从中显现出来了。

      新闻,不像一些年轻人所想像的那么轻松。名记者也是追星族所追的对象。你看,他们的见报频率不比明星低,在中国,记者的知名度甚至也不见得比领导人的知名度低多少。多光辉啊!可是,你可曾想到记者为了挖掘出一些可靠而又可读的资料,所花的工夫不比石油钻机省力。记者在拿到新闻素材以后,加工制作成文,也是颇费思索的。古人是:“锥刺股,头悬樑”。今天的记者自然不用刺股,不用悬樑,可是,“坐当群静后,吟到月沉时”,则是常有的,或者说是天天有的。

      不过,就是通宵达旦工作,也没有采访“非典”紧张。说得重一点,深入到没有硝烟的“非典”战场同战地记者进入有硝烟的战场一样,都是要出生入死的。记者的大无畏精神令人钦佩。

      记者的大无畏精神不仅表现在不怕“非典”病毒的侵袭上,而且还表现在发揮舆论的监督职能中,也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胆略。舆论监督的威力是巨大的。有些人“不怕内部通报,就怕报纸见报”。人要脸,树要皮。内部通报知道的人有限,横竖就是那么几个“彼此彼此”的领导,不稀奇。报纸见报就会为十手所指,万手所指,连小孩也会来指指戳戳。这种味道是不好受的。这次疫情的透明度那样大,其中有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包括已经开过好几次新闻发布会,记者的提问是很尖锐的。过去也有新闻发布会,也有记者提问,可那问题提得像中学课本后面的复习题,多属可想而知,不想也知的问题。记者问题提得傻得可爱,新闻发言人回答得笨得可笑。 近来不然,记者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提得入寸三分,新闻发言人也相应地回答得体、得当。我们作为读者作为听众和观众也读得、听得、看得入神。

      更重要的是近来新闻界猛烈抨击了在防治“非典”的人民战争中的种种不道得的行径,从而推动了防治“非典”的人民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闻工作者的这般大无畏精神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这来源,正如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写给京津粤等地的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中所写的,来源于“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新闻,过去讲是党的喉舌,后来讲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再往后又讲是党的喉舌,现在又在把“党和人民的喉舌”视为权威说法了。依我看,党的喉舌和人民的喉舌二者是统一的。党的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高利益的,因此,党的喉舌一定会是人民的喉舌。同样的,人民是拥戴党的,人民的事业是以党为领导核心的,因此,人民的喉舌也一定会是党的喉舌。归根结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民为本”。“代表多数”不是自封的。多数是由许多少数集合而成的。只有能够代表一部分人又一部分人的人,才堪称“代表多数”。不用说,这里也包括少而又少的“非典”患者。情为民所系,无疑地也包括患者这一少部分人。这一少部分人可能又是最需要“情”,也最应该给予情的人。

      我们新闻界正是基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才不畏病毒,才敢于实施舆论监督,才在防治“非典”的人民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新闻界能做到的,各界也应当能够做到。关键也在于对人民的爱。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