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知识社会学 > 创新说 > 21世纪呼唤创新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9.4.2024 : 21:27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21世纪呼唤创新

                                           邓伟志       

                                            (一)
      新年、新世纪、新千年就要光临人间。
      新世纪向前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创新,21世纪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创新。21世纪的经济需要创新,21世纪的文化需要创新,21世纪的政治需要创新,21世纪的社会需要创新。21世纪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
      21世纪的社会依然要稳定、发展、改革。稳定需要创新,不创新难以稳定,不创新的稳定是虚假的稳定。发展更需要创新,不创新不可能发展。创新是发展的杠杆。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事业,不创新便谈不上改革。很可喜的是,在前不久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的分量在加重。这意味着在21世纪将有更大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创新。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创新,是对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创新。
      毛泽东的光辉之处在于创新,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创新,对三民主义创新。毛泽东的一度不太光辉之处在于忽视了创新,甚至拣回了封建的破烂。
      中国的理论家,不论是大理论家还是小理论家,不论是老年理论家还是青年理论家,之所以能称"家"全在于有过创新。有些理论家之所以有时候不像个理论家,往往同他们不再创新有直接关系。中国有句话,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可是如今有些文章是诠释,是克隆,充满了陈词烂调。
      社会科学之所以是科学,在于创新;人文科学之所以是科学也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家的命脉。

                                              (三)
      走进21世纪,要求理论家具备多种素质。其中笫一位的素质是创新意识。"述而不作"不是作;有创新之作才是著作。中国的理论家有许多素质堪称世界一流,甚至是超一流的,可是在创新这一点上,似乎有点欠缺。从素质上看,当务之急是提高创新意识。
      创新是各种素质的归结。创新是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创新是各种素质的质的飞跃。没有创新,其它素质等于零。假如满腹经纶而无创新,岂不是把经纶烂在了肚子里!不创新,毋宁死。
      创新是科学精神,也是科学方法。创新是勇气,也是理论功底的升华。创新是理论家之必备。

                                              (四)
      怎样才能创新?
      重要的是要破除迷信。迷信是创新的枷锁。迷信是创新的桎梏。迷信是创新的牢笼。破除迷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破除迷信要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在理论工作中,永远少不了权威。可是权威之"权"与"威"又是有限的。当权威在有些问题上成为创新的绊脚石时,就不能再迷信权威了。要敢于破除土权威,也要敢于破除洋权威。把洋人的书搬进来吓唬中国人的事,早已不是罕有的了。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包括对长官。唯长官之命是从,也是迷信权威。李白正因为他有"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的气质,才写出那么多富有浪漫主义的流传百世的好诗。 破除迷信也要破除对自己的迷信。这里包括破除对自已成功的迷信,破除自已创新过的那一点东西的迷信。要超越自己。不要做昙花一现的理论家,不要做吃老本的 理论家。不要做"三十岁的才子,五十岁的老不死"。不要在做书生时为有棱角的理论闯将,而一旦当官便成了圆滑的庸人。不要在平时尚能激扬文字,而一旦受阻便杀回马枪。康有为从维新到保皇的教训,值得后人记取。
      破除迷信要破除对老框框的迷信。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要破除,对有些铁的纪律也可以破除。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少修改过五六次。从根本上说,天下没有攻不破的禁区。当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不过,能松动禁区大墙上的一块砖也是好的啊!老框框也包括老传统。老传统,即使是优良传统,也是历史的,有历时性,有过时的时候。"各领风骚二百年",那么,二百年以后呢?有人常讲理论界"半夜鸡叫"。不对。半夜鸡叫的不是鸡,是地主老财周剥皮。鸡啼是生物钟,从没有在半夜啼过。只有睡懒觉的人才嫌鸡叫得太早。只有思想守旧的人,才把理论呼声说成"半夜鸡叫"。

                                             (五)
      怎样才能创新?
      要创新就要有勇有谋。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理论家要有理论勇气。创新说难又不难。有理论勇气就不难,有理论骨气就不难。尤其是真理正在人民群众口中流传的时候,找到真理更不难。如果说除"大"旧、 布"大"新一时还达不到,搞点花样翻新也无妨。本文所讲的创新就不是我个人的创新。日前领导人就讲过创新。其实领导人所讲的创新也不完全是他的创新。很多前人都讲过。不过,在别人讲得少的时候,你能把"旧"翻一下"新"也会有新鲜感。做学问要不断地积"小新"为"大新"。当然,翻新也要有点胆量。
      理论创新要讲究方法,要讲究方法的多样性。理论工作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要环绕创新加以调整。甘肃人民提出的"反弹琵琶"就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逆向思维方法。过去讲方法常以过河要有船和桥来作比。其实,过河的方法除了船和桥以外,还有很多:走河下隧道,可以过河;坐直升飞机,可以过河;假如是小河,游泳也能过去,把河水撤干,让河水改道,都能过去:总之,不要拘泥于一两种方法。对无数方法的梳理就成了方法论。我们的方法论便是辩证法。辩证法能教人创新。一分为二能防止思想僵化。

                                             (六)
      上下左右都要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种庄稼要讲"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八字宪法"。精神生产也需要雨露和阳光。领导理论的不要动不动把创新视为异端。历史上,把新论当异端来打的事,少吗?不用说,"新"自然也有二重性,未必都对。此"新"与彼"新"之间有时也会打架。你尽可以不赞成某一个"新",但是,你一定要给"新"一个生存空间。他错不错,自有公论,要历史检验。管理论的要把批评权适当下放。从垂直批评为主变成水平批评为主。 下放批评权才是真正相信群众,才是群众教育群众,才是专家教育专家,才是高超的领导艺术 。少对学术刊物关停并转,多对"帽子店"实行破产法。
      21世纪在召唤创新。21世纪在向创新招手。让创新拥抱21世纪!让创新托起一个辉煌的21世纪!
                                            1999.12.15.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