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JSmenu5dafe = new JSmenu(1,'JSmenu5dafeForm'); var eid5dafe1=0;
Sie sind hier: 邓伟志的大世界 > 这七十多年 > 从上大新校区的过去说起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7.4.2024 : 17:01 : +0200

邓伟志的大世界

从上大新校区的过去说起

                             邓伟志

      几乎每次跨进上海大学新校区的大门,都要想起41年前我在宝山县葑溪公社参加整社的那段生活。

      1960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上海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原名学习室)。导师庞季云是经济学家,当时正同蒋学模、雍文远等四人合编一部《政治经济学》教材。付印时,中央下达了“十二条”(即紧急指示信)。其中第一条就是把原来的农村人民公社的以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改为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公社一改,教材也要相应改。怎么改呢?文件上只有一句话。白天讨论时,几位大学者都表示要作点了调查后再改,但他们还是来了个急转弯,连夜把大队为基础的优越性改写为以小队为基础的优越性。不久,中共中央又于11月15日发了《关于彻底纠正“五风”的指示》。毛主席说:“必须在几个月内下决心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生产瞎指挥风。”于是,导师立即组织我们到葑溪公社调查。当时葑溪的这片沃土就是今天新校区的这块热土。在葑溪,首先是抢时间种麦子,再就是护韭菜(怕冻死),然后是帮助大队分家,落实所有制的变更。这个事可把我们忙坏了,忙得连看书的时间也没有。

      导师一再教育我们学俄语和古文要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精神。如今在葑溪,到哪里去唸呢?在社员家中哇啦哇啦显然行不通;住在社员家里,不在社员家中唸又到哪里唸呢?后来我终于选择到一处最好的“书室”,那就是池塘边的几穴坟墓中间。说出来大家千万别怕,这坟墓可能就在我现在办公室的下边。坟墓是人迹罕到处,放声朗读没人会听到。缺点是寒风刺骨,不过好在坟墓很多,不管风从何处来,总能找到避风处。

      不是唸了外语唸古文,就是唸了古文唸外语,轮换朗诵,不觉疲劳,忘记寒冷。大学都毕业了,又不是研究语言文学专业的,为什么要唸古文呢?这是导师对我们的特殊要求。他不仅要我们唸,而且要我们背。当时上海有位名人叫俞铭璜。他给我们上课时,讲了个故事:他在中共江苏省委当常委时,同时兼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他说他的目的是利用系主任的职权要学生背书。记得他在给我们上了这堂课以后,便在《文汇报》上用“于十一”的笔名发表了一篇《谈背书》,受到社会关 注。还有在延安被陆定一誉为“小马克思”的李培南老师为了激励我们背书,当场给我们几个年轻人背了《葬花辞》。

      今天是教师节。我深深怀念这几位已经作古的教师。左思右想,自己今天之所以还能写点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导师当年关于背古文的这番教诲。现在我自己已成了博导,总希望自己的学生会写作。重外语,轻母语,不行!今借校报一角,把自己导师的教导说给自己的学生听一听。不分文理,都要选修写作课。

                                          2001.9.10.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