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散文、诗歌、特写 > 人物 > 邓伟志的同乡 > 怀念郑趣白校长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9.4.2024 : 1:38 : +0200

散文、诗歌、特写

永不掉队 --怀念郑趣白校长

                                                邓伟志

      "蝉鸣绿荫,莲晒红粉,不知不觉暑假又要到了……"这是1951年我在萧县中学从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天天背诵的单子厚老师所撰文章的第一句。

      在萧中,我很喜欢暑假畄校。因为平常能接触的老师有限。同一个年级,甲班的难得听乙班的老师讲课,除非自己的老师有事,请别人代课。可是,在暑假畄校(那时寒假一般不畄校)则不然。不仅可以听教低年级的其他老师上课,还可以听教高年级,包括教高三的老师上课,甚至还可以听校长亲自教课。暑假,畄校的学生少,畄校的老师却很多。相对地讲,生少师多,因此,学生同老师接触的机会自然也多,范围不用说也广。还有教材,更是灵活得多。

      记得有一天,单子厚老师把校长郑趣白老师请来给我们好几个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郑校长先把冯雨邨老师刻写的讲义发给我们。讲义是蓝色的,字是仿宋体,眉清目秀,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文章的题目叫:《永不掉队》。说的是:苏联有位青年学者参加了卫国战争。由于他没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在苏联红军中常有掉队的事发生,每次都受到青年军官的批评。这位青年学者坚韧不拔,意志坚强,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也成为那位青年军官的亲密战友。卫国战争结束后,青年学者在一所大学任教。与时同时,部队又送那位青年军官去这所大学学习深造。军官成了学生,战士成了老师。官兵关系变成了倒立的师生关系。他们教学相长,共同勉励。可是,由于青年军官的学术功底毕竟太差,随着学习的由浅入深,而越发感到困难。于是青年军官向他的战友,即今日之老师提出:他实在学不下去了……。战友听了,为之惋惜,为之愤怒。青年学者以当年青年军官批评他掉队的口气,严厉斥责、规劝青年军官不能掉队:在攻克敌人堡垒的征途中不能掉队,在攻克种学堡垒的道路上也不能掉队,在建设时期要像在战争年代一样,不能掉队!良师循循,学子欣欣。最后,青年军官还是成为一名优秀生。

      这篇文章大约两三千字。我清楚地记得郑校长在讲解的时候,两次激动得讲不下去。一次他把脸转过去,沉默了一两分钟再继续往下讲;再一次他干脆走出教室,在骄阳下迈着坚实的步伐,来镇定自己的情绪。我们仰望着校长高高的侧影,心潮起伏。大家都屏住呼吸,教室里一片寂静。要不是室外有蝉鸣,可以相信一根针掉在我们教室的黄土上,也能听见。我们的校长是多么地投入啊!我们学生也在跟随着校长进入角色了。

      郑校长是抗日时期的老革命。那时教师地位高,他在当我们的校长时,就是中共萧县县委常委。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琢磨校长激动的缘由:他是不是也遇到了像"青年军官"那样的战友?他是不是也在为建设时期筹划着什么呢?或者,他在教育园地上耕耘时,会不会碰到什么乱石,才使他那样动情。这,都不是咱做学生的人所能想明白的。当时我们向单子厚老师报告校长的激动情景时,单老师也陷在激动之中,没向我们当孩子的说多少。如今,我这当年的孩子已经长成了老头,也没有完全解开校长的激动之谜。

      不过,我们牢牢记住了校长的这堂课,我们听进了校长的这句话:永不掉队!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不掉队。掉队,就不配做萧县中学的好学生。

                         2002年5月27日写于萧县中学建校60周年前夕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