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议社会问题 > 要善待乞丐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8.4.2024 : 18:19 : +0200

杂文、杂谈、评论

要善待乞丐

                             邓伟志

      一个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成了近几个月街谈巷议的话题,这就是乞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自从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以后,我国对乞丐的做法由收容遣送改为社会救助。这一改,改得好!这一改动进一步体现了我们的“以人为本”。人,不分贵人、贱人都是人,不论穷人、富人都是立国之本。乞丐古已有之,今天在各大洲都有,在纽约的曼给顿有乞丐,在罗马梵蒂冈教堂旁边有乞丐,在莫斯科的红场上有乞丐。地球上还有一个跑到许多国家行乞的吉普赛人。只要贫富差距大了,就难免出现乞丐。因此,能不能善待行乞者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问题。

      不过,在中国把乞丐摆上版面、送进话简,引人说三道四,还因为变收容遣送为社会救助以后,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忽然之间,乞丐多了起来;忽然之间,乞丐神气了起来;忽然之间,乞丐出入于繁华的马路,与洋人同行了。还有,在认真对待乞丐以后,发现其中有职业乞丐,有不太贫困的乞丐,有不愿接受救助的乞丐,甚至还有披着乞丐外衣干不正当勾当的乞丐。面对这些问题,对于习惯了收容遣送的人来讲,感到束手、棘手;对于住在豪宅里的人来讲,感到不适,刺眼;当然,也有人从大局考虑觉得有损于国格,于是努力寻求治丐之道。

      究竟如何是好?不少地区都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或者说是作了一些新的补充规定。今天就评论这些规定的优劣也许为时尚早,它们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这里仅就几个原则问题讲几点看法。

      第一,要区别对待。同任何社会群体都不是铁板一块一样,乞丐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中有无家可归的,有有家难归的。国外一律把他们称作“无家可归者”也是以偏概全。至于说为什么“难归”,情况也是五花八门。他们中有真穷的,也有假穷的。在真穷的里面,为什么穷?各有各的原因。在行乞的时间上,有长年的, 有短期的。在组织上,有个体的,有团伙的。团伙又有千差万别,有平等相处的团伙,有主仆不平等的团伙。在年龄上有老有少,在生理上有残有健,在智力上也是有弱有强,不一而足。他们中有忠厚老实的,也有作恶多端的,等等。对不同的乞丐,要不同对待。有区别才有政策。没有区别的政策,或者是区别不透的政策,是难以执行的,也是执行不好的。有人常常抱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不想想为什么不行,说实在的,其中的毛病多是出在你的“令”、你那“禁”不细即不行上。

      第二,要从宽掌握。界限不是“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的。 事物有非此即彼的一面,也有亦此亦彼的另一面。对乞丐也是这样。比方说,什么叫“妨碍社会治安”,什么叫“没有妨碍社会治安”,那里是不可以行乞的“繁华地段”,哪里是可以行乞的“不繁华地段”,这都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遇到这种可进可出的情况,处理这种可推可拉的案例时,在觉得分寸很难把握时,一定要坚持“从宽掌握”。禁乞的区域不宜太多。想想看,不困难到一定程度谁去低三下四地行乞?即使有价值观上的局限,选择了低贱的行乞,也比选择劫富济贫、杀富济贫要好些吧!

      第三,制定乞丐的法规,要广泛讨论。法规,包括类似法规的亚法规,无不是协调各方的文件。因此,在制定法规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听一次两次还不够,要来来回回反复听取。只有广开言路,才能吸纳民意。现在我们都热衷于决定后的宣传,殊不知,决定的过程也是宣传的过程。“前宣传”是比“后宣传”更可贵的宣传。用来协调乞丐同各方关系的文件,除了要听取施舍者、听取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外,还要听取乞丐的意见。没有经过乞丐讨论过的文件,不宜于立即实施。如果认为乞丐的意见不合理,可以请专家点评,可以让公民点评,让他们听一听世人的看法,运用集体的智慧呼唤、帮助乞丐转变理念。一时转变不了,不妨等待乞丐的觉悟。不要以为“等待”二字不好听,今天的好多法规都有等待我们觉悟的成份在里面。不等待,当今的法规的水准会更高。对乞丐来不得大批判。立法要立足于保护行乞权。

      第四,不能制止乐善好施者。从好几家报纸上看到,有些救助站奉劝人们不要直接施舍。据说出发点是:防止上当!怎么能因为乞丐中有骗子就因噎废食,而不施舍 呢?我们买过假货,痛恨假货,不还是照样在购物吗?草木皆兵,是神经脆弱的表现。有人乞讨,有人施舍,这才是社会,这既不是社会的光明面,也不是社会的阴暗面。只有行乞,没有施舍才是社会阴暗面哩!再说,把钱不直接给乞丐,去交给救助站,有多少现实性?妈妈叫孩子随手把几个硬币投进乞丐的讨饭碗中,教育孩子行善。怎么可能随时让孩子去救助站捐款呢?尽管去救助站捐款是大好事。

      第五,建议中央民政部张榜公布乞丐来源。现在不是有些县领导说自己领导得如何如何好吗?怎么还有成群结队的乞丐从你那里走出来?建议把治丐的情况列为考核乡级以上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指标。现在不是有些地方领导不认乞丐吗?张榜公布了看他认不认?不用怕乞丐谎报家乡,总能查出来嘛!

      中国曾经出过一个靠乞讨办学的武训,也有过电影《武训传》。武训的形象并不高大,可也未必需要批判。过去对老武训批错了,今天对活武训也该手下留情。善待乞丐也是一种文明。社会上有几个乞丐不是坏事,它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世上还有穷人。说一千,道一万,地区差别过大,城乡差别过大,阶层差别过大,“人往高处走”的事情必然会出现。热心于减少乞丐吗?首先要热心于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五个统筹”,开足马力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这才是治本。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