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评媒体 > 书评 > 读《张震回忆录》 > 
ChineseEnglishDeutsch
3.5.2024 : 10:38 : +0200

回忆录的楷模 ——读《张震回忆录》

                          邓伟志

      我是很喜欢读回忆录的,读了可以开眼界,长见识,受教育,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同任何事物都有精品、次品之分一样,回忆录也是有精芜之别的。最近,喜读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张震回忆录》,此书堪称精品。

      首先是老将军写作回忆录的动机是无比高尚的。张震将军在回忆录的《前言》中开门见山地写道:“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虽不能简单地类比,但我们能够幸存下来,一直到今天,身后有着多少流血牺牲的先烈啊!”这是发自内心、饱含血泪的真诚的叙述!老将军接着又具体地告诉读者:“他们有的倒在我眼前,有的就牺牲在我身旁,连鲜血都洒在我身上。”“作为一名战友,活到了今天,有责任将他们的英名和业绩记录下来,以告慰先烈,勉励后人。这是我一改初衷,撰写回忆录的主要缘由。”很明显,张震写回忆录的出发点是为了回忆别人。这是《张震回忆录》与有些回忆录不同的地方。说实在的,对那些喜欢突出自己,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吹嘘自己,以我划线的回忆录,我真不敢恭维。张震将军则不同,出发点的正确性决定了回忆录的感染力。书中写了湘江战役中牺牲的连长,写了上甘岭战役中的一名18岁的小战士,催人泪下,感人肺俯。

     《张震回忆录》最为感染人的是将军虚怀若谷的品德,贯穿全书。现年90岁的上将张震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过四十多个岗位,有时在司,有时在政,有时在后,有时任正职,有时任副职。读回忆录时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将军在任副职时总是把正确的方面归功于正职,将军在任正职时总是千方百计把正确的方面归功于集体,在任司令、部长、院长时多写政委。他以大量篇幅写刘邓、写陈粟,写彭聂,写彭雪枫、写黄克诚、写杜平、李德生。他写淮海战役时,还专门提到三区五省的540多万民工的支前,高度讴歌根据地人民“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崇高精神。半个世纪过去了,将军还时刻把人民的功劳放在心上。

      《张震回忆录》充满了求真求实的精神,记不清楚的就说记不清楚,记不清楚的千方百计查清楚。书中纠正了不少社会上以讹传讹的所谓史料。比如《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是在什么地方制定的?长期说法不一。张震指出不少党史军史把制定的经过情况搞错了。他说:“作为一名当事者,我根据当年的日记记载,并作了回忆,就是上述这样一个过程。关于渡江战役的部署,是在孙家圩子最后确定的。”书中还影印了由张震起草、由邓小平用毛笔修改过的渡江作战命令,资料十分珍贵。求真则认真, 经过反复核对,书中还把将军自己入伍的时间从过去常说的1930年7月推迟为1930年10月。将军为此还写了“特予更正”四个大字,读了深为将军这般认真的精神所感动。张震严于律已,他在写自己时多处写到自己的失误。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将军在谈到国防大学成立时,还写了总书记的题词、国务院总理的贺信,这在今天是很不容易办到的,这才叫尊重历史啊!

       历史是人们走过的脚印,即使被大雪掩埋,在冰雪融化之后,依然会重现出清晰的脚印。“真”字在各类回忆录中应该是大写的。一是一,二是二,只有真实的史料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在这方面《张震回忆录》是我们的典范。

                                          2004.5.28.于上海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