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散文、诗歌、特写 > 人物 > 邓伟志的领导 > 上海有个“韩材料”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5.4.2024 : 0:19 : +0200

上海有个“韩材料”

                                                     邓伟志

      1967年初,很多地方政府在“文革”风暴的席卷之下,陷于瘫瘓。怎么办呢?华东六省一市的经济工作由谁来领导呢?这时,周恩来总理想起了一个人,语重心长地说:“上海有个‘韩材料’……”

      “‘韩材料’”是谁?他就是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韩哲一同志。为什么称韩哲一为“韩材料”?这是毛泽东封的。1958年底,毛泽东偕李富春等听国家计委汇报。由国家计委副主任韩哲一主讲。大家知道,毛泽东习惯于发散性思维,忽尔东,忽尔西。可是,不管毛主席问到哪里,韩哲一都能回答得清清楚楚,连小数点以下的数字也能一五、一十地讲出来。毛主席看他一肚皮材料,便笑咪咪地说:“以后称你韩材料吧!”后来,毛主席又听一位管经委的领导同志汇报,韩哲一不在场,这位领导同志有很多情况讲不出。毛主席说:“你那位韩材料没来,你就讲不出了……”从此韩材料传开来了。

      韩哲一同志是回族人,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文革”前,我们经常在华东局机关听他的报告。他讲话,从不念稿。那年代,会议室没空调,夏天他就拿把纸扇,边扇边讲,娓娓道来。枯燥的数字能被他讲活。听他讲数字就像欣赏诗朗诵。最难忘的一次是,1966年冬接待无锡一家军工单位的“请愿”。数千人长途步行来上海,强烈要求去北京揪赵尔陆部长,强烈要求华东局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可是他们的行动又是不能支持的。怎么办呢?先由几位刚从部队调来的、还穿着军服的工交政治部的领导在衡山路、宛平路风雨操场与无锡来的数千人对话,最后由韩哲一同志出场表态。

      韩哲一同志一开始就如数家珍地回顾了这家军工厂近几年来对军队、对国家的贡献,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很多数字,真诚地称赞请愿者的功劳,逗得请愿者马上化怒为乐。接着讲了他与赵尔陆同志通电话的过程。说尔陆同志是抱病听电话的,说“尔陆同志很关心你们厂” ,“尔陆同志比我更了解你们厂的情况,更关心你们厂。” “尔陆同志再三讲要改善你们的生产条件。”想想看,韩哲一同志对厂的了如指掌,对厂的关怀备至,已令请愿者大为惊奇、大为感动了,尔陆同志“更了解”, “更关心”,岂不是说更应该尊重尔陆同志吗?这比说什么“不许揪尔陆同志”,更容易让人听得进去。韩哲一同志讲了大约二十来分钟,请愿者一肚子的火已消了 一大半。最后,韩哲一同志说:“我们华东局没有接待几千人住宿的条件。我已请人去拉毯子,今天每人盖一条毯子吧!”说完,大家热烈鼓掌。末了,他又补充一 句:“毯子不是送的,是借给大家的,希望明天再还给我们。”立即引起一阵笑声。

      变“请愿”为“鼓掌”,变“骂声”为“笑声”,这种处理群众来访,或曰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态度、方式,会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什么启示呢?一要了解群众, 了解到比群众对他们自己的了解还要更了解的程度。二要关心群众,要关心到无微不至的地步,像“韩材料”那样,连盖的被子都要替群众想到。三要相信群众,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群众不通情达理,首先是因为你的“情”还没有“通”到他那里,“理”还沒有 “达” 到他那里。你没有说服群众,是因为你不会说服群众。接待上访,应当像“韩材料”那样,拿出过硬的、有血有肉的材料出来,让群众相信,并能愉快地接受。“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005年12月25日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