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文化 > 和谐文化 > 辩证地推进和谐文化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0.4.2024 : 12:21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辩证地推进和谐文化

                                邓伟志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反复强调了“建设和谐文化”。把“和谐文化”写进党的决议这是有党以来第一次。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和谐文化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文化是建筑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筑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与上层建筑中的其它部分相配套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维护形态的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维护形态的发展。从实践意义上看,和谐文化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类发展,以及个体发展,和谐文化的提出和建设,使作为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类找到了归宿。和谐文化也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氛围。和谐文化要求我们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进而可以通过社会资本作为中介, 减缩人与人之间打道道的交易成本,再进而推动经济繁荣和发展。和谐文化还能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和谐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能够发挥其批判的功能——即对社会不和谐因素提出质疑,指责,同时也能发挥建设维护的功能——推动社会走向和谐共生,最终使社会走向繁荣。

      而要繁荣和谐文化,在当前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要繁荣和谐文化必须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其次,和谐文化应当有“步调一致”的理念。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再次,和谐文化应当有“统一指挥”的规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引领一定要坚持这三个“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统一指挥。没有这三个“一”的理念就谈不到和谐文化。“一”是主导文化。

  可是,我们也不能搞单一,要搞多元。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老实说,和谐文化之所以会在今天应运而生,完全是为了“应”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的多元文化之“运”而生的,是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发挥多元文化的个性而提出的。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和谐文化使和谐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和谐社会正在为和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那种处处强调一个样、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一个腔调的做法,决不是和谐文化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可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即使是实现了所谓“和谐”,那也是虚假的和谐,短暂的和谐。和谐不仅表现矛盾的同一性,同时也体现矛盾的差异性。汉代王充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雷。”外国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文化的差异性具有普遍性,民族文化有差异,地区文化有差异,职业文化还有差异。对差异要做分析。有些差异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不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是大同之中的小异,有些差异是大异之中的小同。承认差异,还要研究差距。差距不能过大。各类文化之间的差距过大被称之为“文化堕距”。为了防止出现“文化堕距”就要求文化体系的各部分、各分支、各子系统之间要肩并肩,手拉手,大体同步向前进。不同步,差距大,会导致社会解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文化贵在“和而不同”。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多元归于一体,一体包涵多元。“多元”兴旺了,“一体”必然发达。“‘一’→‘多’→新的‘一’→新的‘多’→”这就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规律。

  二、要繁荣和谐文化必须处理好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流。文化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会争先恐后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大家都会记得:在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有过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过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也有过冲突。看不到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的郑重态度。即使讲“文化冲突”的人有不同的出发点,那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不能搞鸵鸟政策。正视文化冲突决不是什么“煽情”。 研究文化冲突恰是和谐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察觉,不妥善解决,势必加剧文化冲突的强度、烈度,带来破坏性,甚至会引发经济动荡、社会危机。和谐状态不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是矛盾差异的相对均衡,相对中和。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相反才需要和。还有位哲人说:“相异才需要谐”。有文化冲突就需要进行文化整合。

  和谐文化的水平体现在文化整合中。文化整合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不打不成交,高超的文化整合有助于化干戈为玉帛。对文化冲突经过整合之后,往往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曾记否?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过“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争论。不论二者之间有多大冲突,只要它们都保留了一个“用”字,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就是“文化融合”。不是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普及中国。还有,谁能想到在争论的八、九十年以后,孔子学院已遍布了五大洲呐!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全球文化的融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预言:人种将会消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轨迹,不过,这不是简单地循环。文化上的“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是波浪式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三、要繁荣和谐文化必须处理好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是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文化是不会亡的。亡了还会复生。庞贝(又译“庞培”)文化被火山埋葬了,挖出来以后不还是文化吗?更引人注目的周口店文化被黄土埋葬了,挖出来以后不还是闪闪发光的文化吗?文化即使有哲学意义上的亡,那它也是实亡名不亡。不论何种文化都会载入史册,区别在于:不同文化在史册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文化积累有快慢之分,多少之别。在积累中,不同的文化有消有长。一般说来,新文化传播迅速,会为人们广泛吸收,也就是大规模积累。可惜的是,一经积累,新变成了“旧”。因此,要不断积累,就要提倡创新。现在比较多的是提倡科技创新。提倡科技创新是必要的,但那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精神是文化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提得少了,就会出现前面所讲的“文化堕距”那种不和谐的问题。

  和谐文化既然是和谐社会的先导,就应当走在文化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前列。前些年有些文章轻率地批评“推陈出新”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有失偏颇。创新有一部分是“延长”,也就是“100十1”。前人是“100”,今人再加个“1”,就是了不起的创新了。不过,还有另一种创新,那就是否定:否定旧观点、否定旧学说,否定旧定理。否定就是“破”,就是“推陈”。前一种创新是加法,是算术;后一种创新是代数,“100-(-1)”也等于101。一味地断言不否定旧的也能创新,那是不了解人类的创新史。创新思维的方式很多,延长是一种,逆向否定也是一种,要不拘一格。最近,从“2006年诺贝尔获奖者北京论坛”上传出的一句话,值得重视:“做那些对某些理论进行延伸的研究,即便你在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一百篇甚至一百五十篇论文,你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是惊世之言。在文化发展上,既有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一面;也有破字当中,立在其头的另一面。各执一端,并把那“一端”绝对化,都是以偏概全。“破”、“否定”是会给人带来痛苦的,可这痛苦是创新的代价。创新有时也会带来不和谐,被“破”的旧东西会起来反抗。可是,和谐文化喜欢这种动平衡,倡导这种动态的和谐。这种由创新造成的表面的不和谐,在文化整合高手面前,往往是新的更高层次和谐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在和谐文化创新中,有高论,也难免有谬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谬论而不要新论,否则,就是因噎废食。再说,谬论的认定同真理的认定一样,也有一个过程,也要经受实践的长期检验。请看:古今中外有多少“谬论”是在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才被公认为真理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尽可以自以为是,但是,无论如何要留有余地,要给“谬论”一个生存空间,免得以后在“谬论”被甄别时,自己陷于被动。——这是消极的说法。从积极方面来讲,是个文化问题。能够宽容别人的学术错误是有文化的表现。古往今来有独到见解的过来人很少有不被人视为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受过委屈的人最会体谅人。宽容是品格,宽容是风度,宽容是创新的土壤。文化创新也要讲究生态环境。马克思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因此,以“为和谐社会鸣锣开道为天职”的和谐文化,将一步又一步扩大人的自由度。

      四、要繁荣和谐文化必须处理好社会以人为本”与“人以社会为本”的关系。马克思说:正像人生产社会一样,社会在生产着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正因为如此,社会要以人为本。对此虽说还有人怀疑,但这早已是毋庸置疑的了。在社会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人应当以社会为本。社会越是以人为本,人越是应当以社会为本。和谐社会是双向的,融入不应当是单向的。“社会以人为本”与“人以社会为本”相结合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列宁多次称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格言,也是点到了和谐文化的穴位。人与社会的互融论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石,繁荣的要领。

      和谐文化的学说是多样的。可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应当是共同的。是不是以社会为已任是人与动物的区别。猩猩与蚂蚁、蜜蜂虽也是共同生活,但它们们依赖的不是文化,而是本能。只有人类,才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化的动物岂可不以社会为本呢?人与社会的互融论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石,繁荣的要领。

      六中全会为和谐文化的交响乐定了音。愿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奏出响彻云霄的和谐乐章!

                                       2006年8月3日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