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文化 > 海派文化 > 海派文化再铸辉煌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9.4.2024 : 6:37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海派文化再铸辉煌

                            邓伟志

      在开始讨论海派文化时,我首先向各位网友通报三个情况。

      第一,海派文化正在上海人民群众中生根。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已开了五届。每一届都是与区里的相关部门共同主办的。从各区、县踊跃参与的劲头上看得出海派文化是有群众基础的。群众热爱海派文化,海派文化需要群众。群众是海派文化的主体,群众是海派文化的参与者,是海派文化的分享者,群众还是海派文化的创造者。上海的各个社区都有丰富多采的街头演唱,公共文化;有引人入胜的红色文化。还有灿烂纷呈的各国建筑文化。多元归于一体,这“一体”就是海派。

      第二,海派文化正在走进决策层的话语。在2006年春天举行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市委领导同志在讲话中三次谈到了海派文化。其中有两次提到海派文化的地方已经写进了简报并见诸于报端。市委领导同志说:“上海历来是一个兼收并蓄、中西交融的大都市,形成了海派文化特色,日益呈现出东方大都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风采。” 然后,市委领导同志在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希望时强调:“要遵循文艺发展的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种文化精华以及最新文艺成果,丰富和发展海派文化的内涵,展示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

      第三,海派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之林的参天大树。海派的文化艺术早已走进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海派的多种文化艺术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作为上海重要剧种的昆曲,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可喜的是,上海市文广局正在积极筹备,把海派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人的喜事,在申报的过程中欢迎在座的学长参与和支持。

      深厚的群众基础,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以及海派文化的理论研讨,都在指引海派文化的健康发展,百花齐放。   

      海派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海派文化更是一泻千里的文化。过去人家贬海派的时候,是指京剧到了上海老生不像老生,花旦不像花旦,变味,走样。其实,这是似贬之褒。我们当以贬为褒。所谓“变味”,在很多时候是说变得适合上海人的囗味,也就是变得顺乎民意。所谓“走样”,是说走了原样,其实,是跟着潮流走,跟着历史的步伐走,其实是走上了改进之路,走上了改善之路,走上了改良之路,也可以认为是走上了改革之路。“一泻千里”,奔腾不息,是海派值得称颂之处,表明海派有创新,表明海派在创新,恰是海派的闪光点。

       “一泻千里”比死抱住老古董不放要好,比故步自封、墨守陈规要好。当然,“一泻千里”不是离开源泉,而是万变不离其宗。“一泻千里”就是与日俱进。“一泻千里”就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我记得八路军爱唱这样一句话:“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唱遍了太行山;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唱遍了全中国;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一直唱到今天。枪杆子与笔杆子有相通之处。枪杆子与笔杆子都热爱自由。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爱自由,以百家争鸣为天职的文化人更爱自由!呼喚自由是创作的目的。不自由下笔如有绳。自由能使人下笔如有神。看!自由之神正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自由之神正在陪伴我们繁荣海派文化。一边是“自由之神纵情歌唱”,一边就是大作从上海问世,大家从上海产生。

      上海拥抱世界,世界拥抱上海。海派文化在文化世界,世界文化在文化上海。 海派文化在提升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在提升上海文化。

      创作吧!《马赛曲》唱道:“不自由,毋宁死!”今天我们要振臂高呼:“不创新,毋宁死!”

                                          2006年6月10日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