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文化 > 海派文化 > 让世界分享上海文化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9.4.2024 : 19:46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让世界分享上海文化

                               邓伟志

      美国一位学者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写道:“人类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这话虽有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城市是经济和文化双重发展的结果。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背景,又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一股强大力量。

      世界博览会,首先是一次文化交流大会。产品,任何产品,大到宇宙飞船,小到以纳米计量的材料,无不浸透着文化。世界博览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一言一笑,都是文化的展现。包括工作人员的服饰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文化的语言,是文化的物化。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上海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市。

      上海有丰富的教育文化。有四十来所大学,有数以千计的研究所,有国家办的,有社会办的。有自然料学类、社会科学类和文学艺术类,门类齐全。有八百多所中学。此外,还有几十所特殊教育的学校。教育还有蔡元培故居、陶行知纪念馆,还有国共两党合办的上海大学旧址。

      上海有丰富的企业文化。有一大批百年老店,有三百多家特色店。有不少国内的商业之“最”。还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博物馆,有银行博物馆、证券博物馆、乳业博物馆、纺织博物馆,等等。

      上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人说,上海无历史,其实不然。在青浦、金山、松江、奉贤等地有好几处史前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如马桥文化、崧泽文化等等。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春秋战国时期疏凿黃浦江的春申君黄歇住过的春申村。

      上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佛教有许多具有一两千年历史的古寺。道教有2座道观。伊斯兰教有5所清真寺、天主教有佘山等29座教堂、基督教有国际礼拜堂等23座教堂。五大宗教都有各自的举世闻名的活动场所。

      上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上海的剧种繁多:京、昆、沪、越、淮、滑稽、评弹,歌剧、话剧、东方音乐、西方音乐,芭蕾,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上海有丰富的传媒文化。上海有150多年前中国第一张报纸的诞生地,有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报纸的诞生地。现在上海是网民比例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上海有中共一大、二大会址,有“五卅”纪念馆、抗战纪念馆、有孙中山故居、毛泽东故居、鲁迅故居、张闻天故居、瞿秋白故居、茅盾故居、叶圣陶故居。

      上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上海曾有个“五方杂处”的时光。上海有许多国家的典型建筑。上海还有上海自己的石库门文化。没有石库门就没有上海。石库门建筑就是上海人的人文环境。

      上海有丰富的大众文化。从地域讲,有社区文化;从时序讲,有节日文化。上海还有不少江南名镇、典型的水乡,这里的俗文化绚丽多姿。俗文化不俗。

      早在20世纪3 0年代,一位到过上海的外国人曾这样描写过上海的多元文化景观:“上海真是一个万花筒。”那么,在差不多七十年后,我们在“万花筒”文化前就应当加个“更”字了。今天上海的“万花筒”文化正在伸开自已粗大的臂膀欢迎世博会。

      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上海的文化资源是会受到外国人欢迎的,是会为外国人所接受的。洋人固然喜欢洋的,洋人到了中国,更喜欢中国人民族的,本土的东西。洋人来了以后会进大剧院,不过,洋人更多的是进社区、里弄,参与到大众文化之中。“外国人”这一概念的内涵丰富得很。组团来世博会的外宾因职业不同,爱好不同,文化兴趣决不是单一的。为了让成千上万的世博会参加者能够与我们一起共同分享上海文化,当务之急是要对上海的文化资源作出新的界定和考量,也就是说要盘好家底,不能埋没资源。接着就是要把上海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不妨对世博会来宾作一番调查、预测,随后对各类文化品种的比例作出适当调整。在比例大体合理后,分别融入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进一步再把我们原有的文化特色建设得更鲜明些,更突出些,也就是说要更“特”。特色与掌声的分贝、时间成正比。

      听,掌声已开始为上海文化响起来了!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