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文化 > 大文化 > 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解放思想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8.4.2024 : 23:37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解放思想

                                   邓伟志

      活跃在“两会”上的文化界人士,有两个声音最响亮:一个是“解放思想”,再一个是“弘扬中华文化”。二者虽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但是,也是可以高度统一起来的理念。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可谓闭关锁国。现在人们较多的是批评自我关门,其实还有个外人把我们反锁在国门之内的问题。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屈指可数。中美没建交,你到哪里签证赴美?中日没复交,你到哪里签证东渡?长期的闭关锁国,使得自己成为“桃花源中人”。因此,30年前中国响亮地提出:打开国门!

      国门打开之初,有人只想进科技,引资金,不引进管理,后来广义的经济进来了。经济进来以后,有人主张文化不能进,后来,文化也进来了。文化进来以后,有人大喊小文化可以进,大文化不能进,后来大文化也进来了。大文化一进,人类的各种文明成果都进来了。中国人的眼界大开,“环球同此凉热”。中国人在开放中增强了开放意识。开放意识的增强又促进了中国的继续开放。中国加入WTO以后,又把开放推向了新阶段。今天依然应当坚持开放。

      不过,也不能不看到,在一些并不真懂得什么叫“开放”的人身上,在开放以后,反而孳生了崇洋忘祖的倾向。他们哈佛的书不读,反倒处处“言必称哈佛”。招聘人不看能力,要看星座,连洋迷信也搬了进来。已经是什么翻译家了,竟然不知道孟子叫孟轲,把外国著作中的孟轲译成孟科。对中国的“七夕”毫无所知,却热衷于在外国的情人节这一天冒着严寒,东奔西跑。人们早已发现有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如某些外国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再不弘扬中华文化能行吗?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民族的划分不管有多少标准,传统文化都是区分民族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准。你的传统文化特征突出,你就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你的传统文化特征不突出,你就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你的传统文化特征本来突出,后来消失了,那你就是融入了别的民族,自己的民族便不复存在。

      中华文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尽管老祖宗从来没采用过“解放思想”这一术语,可是老祖宗不断充实了“解放思想”的内涵。先是<<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万物不断变化的理念决定了思想要不断跟上,不断解放。接着是<<礼记>>,那讲得就更明确了。<<礼记>>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祖宗在这里告诉我们:要天天创新。既然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创新,中华文化的光辉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那么,我们在今天弘扬中华文物就要弘扬解放思想。

      千百年来,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代表作都做过大量的诠释。这些诠释与诠释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古人既有“我注六经”的情况,也有“六经注我”的现象。灿烂的中华文化曾经被扭曲过。因此,我们在今天弘扬中华文物就要有所选择,有所鉴别。弘扬既包含“扬”,也包含“弃”。在扬什么,弃什么的问题上,在怎样扬,怎样弃的问题上,都要解放思想。

       历史的脚步已经走进了21世纪。时代变了,历史的使命变了。作为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必然要变。说不变也得变,不变是不可能的。过去我们以斗争为纲,以斗争为荣,以斗争为雄,自然要搞斗争哲学,斗争文化。今天我们要在马克主义最新成果指导下,建设和谐社会,那就一定要用和谐文化来引领,来支撑,那也就一定要敞开思想,举起双臂,来弘扬中华文化中的“和为贵”。而要真正全面理解“和为贵”,建立和合文化,又不可能炒冷饭,也不可能吃现成的饭,必须解放思想,必须思想解放,必须思想新解放,思想大解放。

                         《世纪》  2008年3期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