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政治问题、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 > 政治体制 > 党派 > 重温五一口号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4.4.2024 : 8:07 : +0200

政治问题、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

变口号为行动的楷模 ——重温五一口号

                               邓伟志

      差不多每隔十年,我都要重温几遍中共中央1948年发布的《“五一”劳动节口号》,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受。在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60周年的时候,我又伏案学习了《“五一”劳动节口号》以及相关资料,一个突出的印象浮现于脑海:民主党派的老一辈领导人是变口号为行动的楷模。正如中国民主促进会1948年5月发出的宣言中所说:“实现口号的价值,不仅在于坐而设计,而更在于各自岗位以坚决的行动来配合”。

      60年前,各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正确领会。当时许多民主人士无不是远离中共中央所在地,没有人给他们传达和宣讲。雷洁琼大姐曾对我说,他们当初是几个人趴在一个收音机旁边,一起聆听中共中央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的。边听边记,还没听完就雀跃三尺;听完以后,奔走相告。可是,就是在这种媒体稀缺的环境下,他们对口号的精神都领会得很准确。这表现在他们都能抓住23条中的第5条这一要领,都认为召开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最重要”。他们称口号是“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舵向的指标”。第二部曲是迅速响应。1948年4月30日发布口号,各民主党派5月5日便联合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表示响应。同一天,又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接着,许多党派又分别单独发表宣言,响应中共号召,“速予策进”。 第三部曲是集合北平。当时老一辈民主人士有的在内地,有的在香港。在内地的,当时称北线。他们向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集中。在香港的,当时称南线。他们乘船到哈尔滨。在北平解放后,南北两部分人聚会北平,建言立论,共商国是。除了个别遇难的以外,后来他们全都成了中央政府的骨干。

      老一辈民主人士怎么会唱好这三部曲的?这是因为他们从共产党那里找到了民主,找到了救国的真理。长期以来,民主人士吃尽了国民党反动派假民主的苦头,看清了“南京独裁者,窃权卖国”的丑恶嘴脸。因此,当他们听到、看到五一口号时,用他们自己当时的话来说,是“延颈企踵”,是“正欲主张”,是“衷于一是”。 老一辈民主人士之所以能够对五一口号做出这样高明的选择,还因为在他们身上充满着无私无畏的崇高品格。我曾听过他们讲述离开香港时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声东击西,人已经上大船出海了,国民党特务还以为他们在划小船游玩。他们金蝉脱壳,人已经离家远走了,门外看守的特务往家里打电话找人,家里竟有人摹仿远走者的声音跟特务周旋。真可以说,中国的“三十六计”他们全用上了。有不少老一辈民主人士从香港抵达哈尔滨以后,下榻在马帝尔饭店。20多年来,我每次到哈尔滨,路过马帝尔饭店门口,都要到大厅里站一站,同行的人不明白我的意思,我也不说明我的用意,实际上我是要默默地缅怀一下老一辈民主人士,重温他们的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变口号为行动,更主要的是因为有共产党的指引。民主党派向毛泽东致电,毛泽东很快复电,表示“极为钦佩”,并请他们再“以卓见见示”。字里行间里洋溢着平等待人、待人平等,找不到半点居高临下的架势。再就是在港的共产党人钱之光、潘汉年披肝沥胆,精心安排,做到了万无一失。民主人士分四批离港,没有一批出差错。  

      还有件小事,十几年前我曾写文章提起过,不知怎么今天还想重提一遍。那就是:老一辈民主人士从香港抵达哈尔滨以后,发现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们每次把他们的饭菜安排好以后,便告辞了,坚持不陪他们一起吃。有些民主人士不解,悄悄地去看将军们吃什么。一看,方才知道,将军们的菜肴里比他们少了一个荷包蛋。顿时眼圈红了。五一口号发布后,民主党派在香港曾称颂共产党人的“给老百姓作公仆的服务精神”。在哈尔滨,他们又一次从公仆身上领教到了公仆精神。

      ——多党合作是共和国的基本制度。这“基本”之“基本”早在五一口号提出时,就被老一辈民主人士变口号为行动的壮举夯实了,夯牢了,夯得牢不可破了。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