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JSmenuf84e2 = new JSmenu(1,'JSmenuf84e2Form'); var eidf84e21=0;
Sie sind hier: 杂文、杂谈、评论 > 评媒体 > 书评 > 喜读《中国家谱总目》 > 
ChineseEnglishDeutsch
3.5.2024 : 10:34 : +0200

社会学的“秦砖汉瓦” ——喜读《中国家谱总目》

                           邓伟志

      读书人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书目。书目是求知的路标。社会学者,尤其是家庭社会学者离不开家谱。家谱是社会学的“秦砖汉瓦”。

      我爱翻家谱。去宁波,我的首选是看天一阁那里收藏的家谱。在澳门大学讲学,我有空就去山上的图书馆看那些在别处看不到的善本家谱。在哈佛大学讲学,我在向燕京图书馆赠书之后,就去看他们珍藏的华人家谱。在瑞典隆德大学讲学,我两次到很远的湖边看崩得家族的家谱。看得出,崩得家族的后人仅凭他们一家之力要保养好那藏书楼里的家谱已有困难,可是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支撑着。因为他们深知他们的家谱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用说,作为上海图书馆一大特色的家谱收藏,更是我之所爱。早在四十年前长沙马王堆出土后,我与上海图书馆顾廷龙先生、上海中医学院刘树农先生一起辨认、解读汉简时,就聆听顾先生津津有味地谈起上图的家谱。后来,在上图王鹤鸣先生引导下多次阅览过上图的家谱。

      近来,令我赞叹不已的是,由王鹤鸣先生主编的《中国家谱总目》(十卷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如获至宝。这是中国第一部家谱大全。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工程。这部家谱大全既有用汉字记载的中国家谱,又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以及迁徙海外的华裔家族,约有一千二百三十万字。这部《中国家谱总目》,是做学问的快车道,是研究家庭演化的“金矿分布图”。有了这部书,秀才不出门,便知百年事。要查“张家长”,就能沿着《中国家谱总目》检索到张家,要知“李家短”,就能沿着《中国家谱总目》检索到李家。

      中国人常讲:“血浓于水”。《中国家谱总目》一书的出版,有助于境内外、国内外的同胞来寻根。我作为社会学人前些年接触过海峡两岸范仲淹家族的联谊活动, 目睹台湾同胞寻根之心切。《中国家谱总目》是寻根的指南,我相信:不论是姓“范”的,还是姓“赵钱孙李”的,都能在《中国家谱总目》中找到自已的根。我们56个民族实际上都是一个中华民族,是一条粗而深的中华根。

      梁启超说,从家谱中可以精确知道平均婚龄、平均寿命,知道出生率、死亡率,等等。这自然是没错的,不过,这也是最起码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透过家族的兴衰可以了解社会分层的程度,政治分野的状况,文化差异的影响。

      社会变迁同家庭变迁是大体同步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化验细胞可以知全身。从家庭的结构、功能、规模、类型,以及发展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会的风云变幻。不是吗?历史上因通婚而改善了民族关系,增进了民族友好的事,还少吗?更厉害的是,通过婚嫁,平息了战乱,化干戈为玉帛的事,在家谱上都能找到。

      史,固然有正史,可正史也有不正之处。家族史,虽也有不确的地方,但此家隐了彼家显,这家不确那家确,把千家万户对照起来分析,足以弥补正史之不足。而正史,数量甚微,只能做有限地比较研究。家谱有千千万,有条件成为正史的填充剂和校正器。秦砖汉瓦质量好,中国的家谱水平高。集家谱之大成的《中国家谱总目》是用家谱的“秦砖汉瓦”建起的知识大厦。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