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知识社会学 > 学风 > 努力建设书香社会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7.4.2024 : 0:46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努力建设书香社会

                                 邓伟志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实际上还不只“六朝”。今人怎么会知道那么多朝代定都南京的?靠书籍,靠书籍的前身竹简,等等。谁都知道江苏出了个汉高祖刘邦,可是今天的江苏人没有一个人见过刘邦,怎么能知道两千二百多年前刘邦释放奴卑、轻徭薄赋那些生动的故事?没有别的,靠书籍的记载。书籍不只是能够穿越时间,还能穿越空间。中国有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再了不起的旅行家也不能跑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秀才怎么能知道天下亊的?仍然靠的是书籍。

人的知识有直接得来的,但是大量的知识是间接得来的。书籍是知识的总汇,能让今人看到无法看到的早已远去的历史,看到普通人一时难以到达的星球;书籍是智慧的结晶,能使人脱愚,使人聪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志于向上的人一定要勇于攀登书籍这部天梯。把白纸黑字的书籍看活了就会触及灵魂,净化我们的内心世界。孔子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供人景仰的孔子塑像。试问:先师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宋人苏轼回答得很明确:“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中国是书的王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佣力写书”的记载,西汉就有“书肆”—词。公元 105 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蔡侯纸”让我们的祖先摆脱了用骨、木、竹、帛刻字、写字的历史。中国又是使用印刷术最早的国家。宋仁宗时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从此有了书的雏形。10世纪中国率先出现了册叶形式的书籍,跟目前世界各国的图书差不了多少。中国这一系列发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中国也是最爱读书的国家。中国人笃信“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中国—直流传着一系列爱读书、苦读书的故事。在没有电灯、没钱点灯的情况下,前人映月读书、映雪读书、然(同“燃”)荻读书、燃糠自照、囊萤照读、穿壁引光。 在读书不怕疲劳方面,涌现了悬梁刺股、 焚膏继晷的故事。唐人韩愈“未尝一日去书不观”的名言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读书。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今社会上存在把读书边缘化的现象。他们被利已主义迷住心窍,热衷于“闷声发大财”。他们口袋里鼓鼓的,脑袋里瘪瘪的。他们大腹便便,却没有高尚的灵魂。他们财大气粗,可是他们—开口,别人就觉得浅薄。企业也应当有企业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会持久的。不要忘记,北齐的颜子推的一句话:“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财有聚有失,可是肚子里的学问是别人永远抢不走的。你送给别人一个观点,自己仍然保留着这一观点。

还有些人喜欢读网,不喜欢读书。网是应该读的。不过,读网里的什么,倒是值得讲究的。贪玩丧志,网睹害人。而书籍是千锤百炼的。大家都知道出版界有校对这一行。有的书要校对十遍八遍,还难免出错。大百科全书要校对百遍才能保证在10万字里不出一个差错。这是一些网文所无法比拟的。文章里倘有不慎则误人子弟。现有的网络不会取代读书。要不,网络发达之国为什么每万人拥有的书店数要比我们多得多呢?

还有些官员只爱看红头文件,很少读书。实际上,在他们眼里是,“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上司的)笔头,笔头还不如口头”,唯命是从。殊不知,好的红头、口头,既来自于实践,同时也是来自于书本。请看领导讲话中的一个又一个出典就可以知道,娴熟运用的出典完全是从大量的书籍中筛选出来的。

 

今天是读书日。读书日正在推动中国“书香社会”的建设。在“书”后面的这个“香”字是何等的动人啊!只有爱书的人才会“书中自有百花香”这种不同凡响的感觉。“书香社会”言简意赅。“书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后面再加个“社会”则是对中国古代、外国当代的突破。这里,从书籍的地位、作用和运用出发,对书香社会建设提几点建议:一、让写书的人真正解放思想,要从说说而已的那般“解放思想”当中解放出来。既要严格、严谨,又要敢想、敢写。有了宽松宽容,方有敢想敢写,方有下笔如有神,而不是下笔如有绳。二、出版界要坚持多出书,出好书。不要这个书稿不能出,那个书稿不能发,不要送审后石沉大海。不点头,不摇头,可能也是一种“庸”。忠言逆耳,悦耳的书要出,逆耳、刺耳的书也要出。中央一再表示要听刺耳的声音。没有刺耳的书,何来刺耳的高音?三、建议书店的布点尽快做到星罗棋布。改变二十多年来书店纷纷变为服装店、珠宝店的状况,大大提高人均购书量。扣除摊派的、公款购买的数量之后,公民自觉、自发的购书量有待大幅度增加,至少要与GDP增速同步。四、建议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地位,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文明的标志,是城市的第一标志。奥地利有一任总理就住在他们国家图书馆的边上。他以跟图书馆零距离为荣。五、祈望中国的人均阅读量能够一往无前。阅读量要与国家地位相称。阅读量是衡量国民素质的指标。尤其希望公务员争做书香社会的带头人。官员都很忙,那就放点权,读点书吧!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读,好吗?”

                                                    <<南京日报>>     201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