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媒体管理 > 完善新闻道德是为了解放新闻生产力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9.4.2024 : 2:35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完善新闻道德是为了解放新闻生产力

 

                 邓伟志             

    新闻道德建设的提出是必要的。新闻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号角,国家的声音,民族的金嗓子。在道德建设上新闻界理应走在前面,必须刻不容缓地走在最前列。

研讨新闻道德规范似乎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目的要明确。目的是要按18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新闻界解放思想,解放新闻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新闻界的素质和品格,充分发挥媒体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监督社会的作用,是要更有效地施展新闻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引导新闻工作者在正轨上前进,在道德规范内开展新闻活动,不越轨,不失范。道德规范是准则,好比版面,是要在版面里发好文章。规范不是框框,不应束缚新闻工作者的手脚。

  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明天是从今天走过去的。提升要从今天提升。今天新闻界怎么样?要有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应当讲广大新闻工作者仍然是全社会的道德楷模,他们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有时要在熊熊的大火旁,要在暴风骤雨中,甚至要在枪林弹雨中向同胞传递信息。有的国家已把记者列为风险岗位,给予高昂的社会保险。中国的很多编辑任劳任怨。过去讲,他们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现在他们不仅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时还要代“新娘子”受过。现在他们不仅要代“新娘子”受过,有时还要代“老娘”受过。有时政出多口,弄得新闻界莫衷一是,啼笑皆非。当然,对新闻界出现的问题,应予重视,不能姑息,要防微杜渐。“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监督者首先要受监督”。但是,正如我们要求新闻界在揭露时不要以偏概全一样,在揭露新闻界的不道德行为时也不能以偏概全。要看到新闻道德水准下降是整体性下降的一部分。道德滑坡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错误指导思想造成的。账要记在“兼顾公平”上。

  必须明确新闻工作者是自己人,不是外人,是可靠的人,不是敌人,不必怕他们,更不必恨他们。他们不是添乱者,他们只会是给添乱者添乱。怕记者的人往往是身上有什么可怕之处。

  今天讨论新闻道德,范围是新闻界。包括记者、编辑,也包括新闻官。不能只对下,不对上。对上,我也要说两句。新闻官的最大毛病是表里不一。有些八九十岁的新闻官,几十年来写过不知多次检讨。今天如果把这些检讨拿出来看,他们好像应当对过去的检讨再作一番检讨,因为他们当初根本就不应当检讨。当然也不排斥当初是假检讨。指导新闻的新闻官够苦的了。有些新闻官也常常是寝食不安,“十五只水桶吊水——七上八下”。还有些新闻官想保护那些代人受过的记者、受委屈的作者,却又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他们内心不想发的文章,要签发;内心叫好的文章,不便于叫好。他们是“哑叭吃黄连——自己知道有多苦”。

 第三个原则是制定新闻道德规范要符合新闻工作的职能。新闻工作的职能是两点:一是弘扬正气,二是批评邪气。值得讨论的是:对新闻工作批评邪气的监督职能怎么看?争论在“监督”二字上,人们怕的也就是在这“监督”二字上。有材料批评新闻是 “第四监督”的说法。请问:新闻不是第一,不是第二, 连第四也排不上吗?近年来,抓住的“表叔”、“包妹”还不是“第四监督”用他们的火眼金睛首先识破的吗?刘志军还不是“第四监督”第一个举报的吗?如果早一点听“第四监督”的话,可以有把握地说:国家的损失就不会那么大,刘志军的罪孽也许不会那么重。“第四监督”功不可没。当然,“第四监督”也不应胡来,也要按法律办事,要防止犯“诬陷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新闻监督不足,监督新闻有余。因此,我们讨论新闻道德规范要从激励新闻界做好“第四监督”来着眼。充分发挥“第四监督”的作用是爱党爱民爱国之壮举。

 第四个原则是要正视新闻生产工具的新进展。工具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马克思花大量篇幅论证蒸汽机的运用,告别了小农,告别了封建,迎来了资本主义。今天网络的出现,使得地球变小,世界变平,必将迎来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这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社会尽管不是眼前,尽管要有转化过程,但也不是遥遥无期。因此,新闻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新闻生产力的发展。“公民记者”出现了,我们专业记者怎么办?这也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发人深思的问题。

  下面对制定新闻道德规范提几点不成熟的具体建议:

 1.新闻界尤其要注重真实性,既不隐恶扬善,也不隐善扬恶。要处理好真实性与生动性的关系。要强调生动性,不生动就没读者,生动是把手动变成电动,生动是带动,是推动,只有生动也才能发动,但是,生动不是耸人听闻的耸动,不是搞轰动效应的轰动。要强调生动而不失真,不锦上添花,不画蛇添足,更不可削足适履,坚决防止无限拔高,无限上纲。

 2.增强新闻勇气,提高新闻自信。有益于社会文明的新闻,该报道的一定要报道,千方百计地报道。该报道的不报道,该颂扬的颂扬,该批评的不敢批评,都是失职、缺德。歌颂与批评都会遇到阻力。新闻工作者不是庸人,不做胆小鬼,要做大无畏的战士。

 3.采访作风要深入,要接地气。不要访近不访远,访富不访贫,访大不访小。“深入”出“深度”,有“深入”方有“深刻”。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不会“拣到篮子里的就是菜”。

 4、作风要节俭。采访中不追求接待规格,不索取,不收礼。价值200﹙是100还是200可以讨论﹚元以下的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可以接收,200元以上的礼品不可以接收。如被采访的个人或单位出于感恩坚持赠送,收下后一律交公,或奉劝赠送者直接送给新闻单位。年终时,新闻单位可酌情给有关新闻工作者以奖励。对隐瞒失职和出错的采访对象所给予的“封口费”,不论多少,一律不收。对有公务员身份的新闻工作者更要从严要求。

 5.遵守新闻纪律,不报、不做有损于党、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尊重、服从上级的正确领导,但不唯上。服从不盲从。把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统一起来。处处依法办事,绝不能按背离宪法、法律的什么口头说法办事。

 6.新闻评论的观点要鲜明,同时也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不咄咄逼人。要鼓动性不要煽动性,同时也要防止把别人的鼓动说成煽动,更不许把“反对意见”一律视为“反动”。

 7、不论是国内记者还是境外、国外记者彼此都要互相尊重,按国际惯例办事,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出现分歧时,多劝告,少警告,更不可讲不雅之词。

 8、善待新闻界,为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提供宜人的良好氛围。道德建设不是可能提着头发就能高到天去的。新闻“倚马可待”的及时性决定有些新闻难以“慢工出细活”,决定传媒的出错率必然高于那种十年磨一剑。十年磨一剑者要了解、理解、谅解“立马可待”者。文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天下没有不可改的文章。为什么在有重要新闻见报那天报纸总是来得很晚,这无非是因为校对的遍数多,并且要总编亲自把关。如果都这样把关,早报岂不是要变成晚报了!岂不是要把新闻当旧闻来读了!话说两头,一头是希望、要求新闻界尽量少出错,不出大错;再一头是,读者也不要苛求新闻界不出错。列宁讲:“上帝是会原谅青年人犯错误的。”我们不信上帝。我们认为群众是上帝。鉴于此,信上帝的受众、不信上帝的受众都会原谅青年人犯错误,原谅“立马可待”的中青年犯错误。

2013年世界上有五十多名记者遇害。中国一个都没有。中国有条件提升新闻道德的沃土。我作为一名受众,建议我们广大受众伸开我们的双臂去拥抱新闻界!帮助新闻界把道德水平、政治水平、文化水平更上一层、数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