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媒体管理 > 完善新闻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0.4.2024 : 8:41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完善新闻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邓伟志                 

    新闻道德建设的提出是必要的。新闻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号角,国家的声音,民族的金嗓子。在道德建设上新闻界理应走在前面。

    讨论新闻道德规范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住:

    一是目的要明确。目的是要按中央精神,推动新闻界解放思想,解放新闻生产力,提升新闻 界的素质和品格,更有效地施展新闻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引导新闻工作者在道德规范内开展新闻活动,不越轨,不失范。可是应当注意的是,规范不是框框,不应束缚新闻工作者的手脚。

      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提升要从今天提升。今天新闻界的道德怎么样?应当讲:广大新闻工作者仍然是全社会的道德楷模,他们是好样的。他们有时要在熊熊的大火旁,要在暴风骤雨中,要在枪林弹雨中向同胞传递信息。有的国家已把记者列为风险岗位,给予高昂的社会保险。中国的编辑任劳任怨。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时还要代“新娘子”受过。当然,对新闻界出现的问题应予重视,要防微杜渐,“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监督者首先要受监督”。但是,正如我们要求新闻界不要以偏概全一样,在揭露新闻界的不道德行为时也不能以偏概全。必须明确新闻工作者是自己人,不是外人。他们不是添乱者,他们只会是给添乱者添乱。

      第三个原则是制定新闻道德规范要符合新闻工作的职能。值得讨论的是:对新闻工作的监督职能怎么看?争论在“监督”二字上。有材料批评新闻是 “第四监督”的说法。请问:新闻不是第一,不是第二, 连第四也排不上吗?近年来,那些抓出的“表叔”、“包妹”还不是“第四监督”用他们的火眼金睛首先识破的吗? “第四监督”功不可没。现在的问题是:新闻监督不足,监督新闻有余。因此,我们讨论新闻道德规范要从激励新闻界做好“第四监督”着眼。

    下面对制定新闻道德规范提几点不成熟的具体建议:

1.新闻界尤其要注重真实性,既不隐恶扬善,也不隐善扬恶。要处理好真实性与生动性的关系。生动是把手动变成电动,生动是带动,但是,生动不是耸人听闻的耸动,不是轰动效应的轰动。要强调生动而不失真。

2.增强新闻勇气,提高新闻自信。有益于社会文明的新闻,该报道的一定要报道。该报道的不报道,该颂扬的颂扬,该批评的不敢批评,都是失职、缺德。歌颂与批评都会遇到阻力。新闻工作者要做大无畏的战士。

3.采访作风要深入,要接地气。不要访近不访远,访富不访贫,访大不访小。“深入”出“深度”,有“深入”方有“深刻”。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不会“拣到篮子里的就是菜”。

4、作风要节俭。采访中不追求接待规格,不索取,不收礼。如被采访的个人或单位出于感恩坚持赠送贵重礼品,收下后一律交公,或奉劝赠送者直接送给新闻单位。年终时,新闻单位可酌情给有关新闻工作者以奖励。对隐瞒失职和出错的采访对象所给予的“封口费”,不论多少,一律不收。

5.遵守新闻纪律,不报、不做有损于党、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服从上级的正确领导,但不唯上。服从不盲从,把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统一起来。

6.新闻评论的观点要鲜明,同时也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要鼓动性不要煽动性,同时也要防止把别人的鼓动说成煽动。

7、不论是国内记者还是境外、国外记者彼此都要互相尊重,按国际惯例办事,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出现分歧时,多劝告,少警告,不可讲不雅之词。

8、善待新闻界,为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提供宜人的良好氛围。道德建设是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就能高到天去的。新闻“倚马可待”的及时性决定新闻界难以“慢工出细活”,决定传媒的出错率必然高于那种十年磨一剑。天下没有不可改的文章。话说两头,一头是希望、要求新闻界尽量少出错,不出大错;再一头是,读者也不要苛求新闻界不出错。

2013年世界上有五十多名记者遇害,中国一个都没有。中国有新闻道德的沃土。我作为一名受众,祝愿新闻界把道德水平、政治水平、文化水平更上一层、数层楼,登上摩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