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文化 > 海派文化 > 文化永远不会拆除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6.4.2024 : 22:05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文化永远不会拆除

                                    邓伟志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那怕是像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岛国冰岛,早在八百年前就有外来文化进入。不用说,外来文化的多寡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人称“海派文化”的上海文化,其特点是:五方杂处,海纳百川。这“五方”,这“百川”,既包括外省市,也包括外国。“海派文化”的这一特点通过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在有新的提升。

      来到上海世博会上的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来了,有些没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来了。在各个馆里展出的都不是商品,而是文化。中国馆里的清明上河图是文化,德国馆里的声波推动位移是文化,连企业馆里的汽车、宇航也不是做买卖,而是站在科学的最前沿。即使有些馆里出售些小商品,那小商品也是文化含量很高的工艺品。一句话,上海世博会是大文化的博览会。

      当然,上海世博会上大量的是非物质文化。世博会七千多万(人次)游客无不是带着脑袋来的。脑袋里是有文化的,即使是亚文化那也是文化。何况游客当中有很多文化名人。来的人无不是带着嘴巴来的。嘴巴的一大功能是要说话的,是要与人交流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开展大跨度的交流是送上门来的“公共外交”活动。也有语言不通的时候,但那一举手,一投足,也是无声的文化交流。世博会堪称是一次文化大餐。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年的世博会当中,在长江三角洲的六个城市举行了“61” 次的高层论坛。除了世博会组织的高层论坛以外,上海和全国各地还把来世博会的专家学者请到他们学校、科学院所办各种形式的论坛和不同主题们讲座,刮起了一 阵又一阵头脑风暴。我参加过第六次世博论坛和闭幕那天的高峰论坛。我在第六次论坛上就公平问题发表了演讲。有赞成我的观点的,也有不赞成我的观点的。对外国专家的演讲,我也是有赞成的,有不赞成的。不论是赞成的还是不赞成的,都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世博会后,我对自已赞成的、不赞成的理念,都在继续思考。人的认识无不是沿着“肯定否定律”前进的。今天被我否定的,不等于明天我还继续否定,说不定后来会来个“否定之否定”;我想外国学者也一样,他们回去以后,也会反复琢磨他们所赞成的和不赞成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文化人之所以有文化的诀窍和准则。文化发展的途径是“异→同→新的异→新的同→”交流有助于交融。交锋也助干交融。在碰撞中产生的思想火花可能更加美丽。“我可以完全不同意你的发言,但是,我会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实践是理论之源,讨论是理论之流。没有“源”,“流”会枯竭;没有“流”,“源”就会弥散漫流。渊远流长,文化就会繁荣为滔滔长江。

      认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拥有150年世博会历史的基础上,一门崭新的世博学将在上海诞生。马上就会面世的《世博学》一书,有望揭开学科发展历程的新的一页。几天前我在卢浦大桥上看见世博园里的许多精采纷呈、风格各异的建筑物正有拆除。可以相信,汇聚在浦江两岸的世博文化永远不会拆除,并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