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 知识社会学 > 学术生态 > 要重视宽容失败  > 
ChineseEnglishDeutsch
1.5.2024 : 9:36 : +0200

文化、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要重视宽容失败

                                                邓伟志

      深圳报业集团在评选“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活动中,网民与专家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一观念评了上去,我这个非深圳人也想步其后投它一票。

      “创新”是中国的高频词。“创新”和“失败”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可是,又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创新是成功。可是,成功从来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总是“马到成功”。那么,在成功之前是什么呢?可以坦率地说:大量的是失败。世界上被称为“常胜将军”的人是有的,可是打开军史,就能发现世界上没有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没有不吃过很多败仗的常胜将军。创新不是“跟新”。创新是试验。等待着先行先试的,不是成功便是失败。

      失败不是好事情,既劳民又伤财,既劳民之体力,又劳民之脑力。然而,失败也并非一无是处。失败至少可以告诉我们“此路不通”。“此路不通”不等于彼路也不通。另辟蹊径说不定会变失败为成功。如果还不成功,不妨再另辟蹊径,很可能就会走向成功。古人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道理可能就在这里。这位姓 “失”名“败”的母亲是会生出大胖儿子叫“成功”的。失败会启发人转换思路,失败会教育人谦虚谨慎,失败会逼得人坚持不懈。因此,深圳人提倡“宽容失败”,是大将风度。

      “宽容失败”这一观念适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应当成为生产观念者的观念。生产观念的行业叫理论战线。理论正确与否,要靠社会实践的检验。而社会实践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个过程完成了,检验成功了,无疑是好事。而检验还应当是反复检验。这一“反复”可不得了,时间会拉得很长,因此,对社会科学理论的检验又可以认为是“历史检验”。一时一地的成功可能是成功,但也可能是埋下未来失败的祸根。急功近利是做不出多少学问的。

      “宽容失败”包括善待错误。失败有的是认识问题,而错误就不仅是一般的认识问题。即使这样,对错误也要宽容。因为你认为错误的,未必就是错误。在今天很多人都认为是错误的,明天可能认为是正确。这不是狡猾,这是辩证法加给我们的麻烦。一口咬定人家是错误,而又不啃放的人,这本身可能就是错误。

      能不能“宽容失败”,不仅是气量问题,而且是个眼量问题。鼠目寸光,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不能站在哲学的高度,很容易在所谓的错误面前大惊小怪。错误有多种,有的错误包含有正确的成份;有的错误外壳丑陋,却有合理的内核。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是倒立的。倒立是很危险的,不过并不可怕,把倒立的辩证法再倒过来不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吗?假若看到倒立就一棍子打死,或者敬而远之,就等于在倒洗脚水时把宝贝娃娃也倒掉了。尽管娃娃未必会因为你这一倒而死亡,但伤害孩子也是违法的。

      对有出息的人来讲,有过失败的教训是一笔精神财富。按理说,在学术上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一贯正确”的人是不宜领导理论工作的。经历过失败又能正确对待失败的人,才能懂得宽容之可贵,才能求同“尊”异,包容多样,既能包容研究热点的,又能包容研究冷点的;既能包容贴近主流的,又能包容偏离主流的;既能包容体制内的,又能包容体制外的。太阳系就不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地球也不是最贴近太阳的。最贴近太阳的水星反倒是无法让生物立足。

      创新的前提是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的前提是要有一百家。有了“包容失败”的理论视野,就一定会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个创新就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