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社会学、人类学 > 社会学 > 老年社会学 > 敬老是永恒的道德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3.4.2024 : 11:51 : +0200

社会学、人类学

敬老是永恒的道德

                                         邓伟志

      道德是治理社会的规范和手段之一。道德的评价是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更新的。远的不说,比如与指令性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在推行市场经济以后有的就不适用了。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乃至于在任何竞争中都会是优胜劣汰,那就不能再把淘汰说成是不道德的了。这就是所谓“市场不需要眼泪”。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应当把指令性经济时的全部道德评价、道德水准统统抛弃。比如公平交易,比如诚实交易,不论是在指令性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时都不可或缺的。因此,道德规范既有可变部分,也有不变部分。

      同样的,在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中,也是既有可变部分,也有不变部分。敬老就是“不变部分”。为什么说得这样肯定?因为,老与不老是生理过程,是自然现象。古人所说的“不知老之将至”,那是艺术语言,不是学术语言。去年“八十”,还不知道今年“八十加一”吗?即使老人自己不觉老,那周围的人也能看出他的老来。既然“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也必然有个如何对待“老”的问题摆在年轻人面前。这是谁都绕不过去的。因此,敬老是人间永恒的道德规范。一 万年以后还得提倡敬老。只要有老少之别就不能没有敬老。

      敬老之所以是人间永恒的道德规范,还因为“老马识途”。老是财富,老是成熟,老是知识的载体。识字的老人固然会因为读书多,获取了大量间接知识而成为“知识的载体”, 不识字的老人也会因为获取了大量的直接知识而成为“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还要多”的“知识的载体”。 阅历是“金不换”的哲学书。饱尝人间冷暖的人最懂得什么是“对立统一律”;经历过坎坎坷坷、反反复复的人最容易理解“肯定否定律”。学过唯物辩证法的人好理解这些规律,不知道“唯物辩证法”为何物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唯物辩证法驱使下过日子。规律是铁打的。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规律,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社会规律。

      敬老之所以是人间永恒的道德规范,还因为“人老珠黄”。老人是弱势群体。人老了视力衰退,又难免行动不便。君不见世上有多少奥运会冠军到老的时候手脚失灵,根本看不出当年曾有的辉煌。老人记忆力下降,想不起来发生在几天前的事情。这都是弱势的表现。有一次我列举弱势群体的例子,漏了讲老人。下来以后,老模范杨富珍、鲁巧英马上批评我:“怎么忘了提老人是弱势群体?”我恍然大悟。因为老人是财富而应当敬老,因为老人是弱势更应当敬老。趋炎附势不是中国人的品格。只有“附”在“弱势”之下,“敬”处于弱势之“老”,才是我们的道德底线。

      敬老之所以是人间永恒的道德规范,还因为“老牛舐犊”。老人就像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中的母亲,愿意为下一代而献身。他们决不会把知识和经验带到棺材里。 他们会把那“不老”的“宝刀”传下去,甚至连“老牛破车”也会赠给那些缺牛少车的下一代。不用说,应当对今天的老人当年的养育之恩予以回报,对老人今天的舐犊之情也应当深有体会,倍加崇敬。

      敬老是永恒的,并不等于敬老的方式方法一成不变。古代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做法我们不能再仿效了。“守孝三年”的做法也早就改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要创造更切实际、更受老人悦心赏目的内容和形式来敬老,从而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