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政治问题、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 > 公共政策 > 经济与社会 > 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9.4.2024 : 5:17 : +0200

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 ---- “十二五”建议之一

                                      邓伟志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在“转变”前写上了“加快”、“大力”、“刻不容缓”等字眼,这充分表明转方式的迫切性。代表、委员在讨论中也出了很多好主意,比如转向“内生”、转向“创新”、转向“提升”等等。不过,这都是从硬实力上说的,其实还有软实力。软实力是引领,是支撑,是前提,有时候比硬实力更重要。

      哪些是同经济发展有关的软势力呢?

      第一位的是“目的”。 “目的”决定“方式”。“方式”是由“目的”派生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把“发展方式”转变得好,首先要转变发展目的。目的本来是很明确的,可是,也有边际效应。有些有人把“增长”看作发展。“增长”与发展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有些单打一的增长,可能妨碍整体推进;有些杀鸡取蛋的增长可能危害人们的长远利益。生产的目的是生活。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终极的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生活也会让城市更美好。幸福指数的重要性高于GDP。比如住房宽敞,那肯定是好事。可是,那也要问一问在宽敞里房子干什么。在大楼里吵架、上吊、发精神病,是幸福吗?人既有肉体,又有精神。如果肉体增加,精神萎缩,甚至霉烂,能叫发展吗?发展不能以社会动荡为代价,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为代价。因此,我们必须端正发展目的。

      还有一个软实力叫动力。发展是要有动力的。动力大发展快,动力小发展慢。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人,是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这个动力是比核动力还要大的动力。煤也好,油也好,核也好,都离不开人的指挥。动力大于方式,重于方式。因此,要发展必须发挥人的作用。人是全体人,决不是一部分人。人的智慧和才干无不是后天形成的,因此,人无贵贱,一律平等。而人的积极性是靠两样东西来调动的,一是利益,二是信仰。这两样少了哪一样都不行。要想动力大,就必须给各方以利益,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都要得益。不搞平均,但要平衡、均衡。少了哪一方面,都不是全面。少了哪一方面,都会引发矛盾和冲突。利益看起来是经济,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政治。分配是经济,也是分层。分层就是政治。信仰是看不见的,又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信仰是分层次的。道德的底线就是公私兼顾,上限是大公无私。为公就是动力。只为私,不为公,固然也会是动力,但是,在公与私有矛盾时,这种动力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阻碍社会生产力。

      软实力在今天叫“软实力”,从前称“虚”。以虚带实,虚实并举,经济才会持续发展,社会才会奔腾向前。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