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家庭学、妇女学、生活方式 > 妇女学 > 妇女学史 > 妇女研究学科化的百年历程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8.4.2024 : 19:44 : +0200

家庭学、妇女学、生活方式

四海之内皆姊弟也 ——妇女研究学科化的百年历程

                                               邓伟志

      一百年来,在妇女运动光辉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的妇女理论蒸蒸日上。

              20世纪上半世纪妇女理论开始冲破封建牢笼

      早在190838日一万多名纽约妇女罢工之前的19044月,中国的《妇女界》便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说》,《神州女报》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论》,严厉谴责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三从四德”。 也就在1910年有一百多个国家参加的哥本哈根会议把38日确定“国际妇女节”的时候,1909年中国出版了《女论》,大声疾呼“革男尊女卑之恶习”。在辛亥革命中,秋瑾等人写了许多著作为妇女争教育权、参政权。

      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向警予、郭隆真、刘清扬、周建人、邵光典等人发表多篇文章,批判“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这一时期妇女理论的特点是超前的妇女理论转化成为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反对妇女缠足,抨击男女授受不亲,批判男女分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闻天、董必武都写文章,批判压在妇女头上的“四权”。1944831日毛泽东致信博古,“提倡‘走出家庭’与‘巩固家庭’的两重政策”。在这一时期妇女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妇女理论转化成了保障妇女自由的法规。1939年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年,便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采用了妇女理论的精华,洋溢着男女平等的思想。

                       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在中国破土而出

      共和国成立不久,有二十多个省市分别办起了妇女刊物,每省至少一家。刊物宣传妇女自力自强,宣传结婚离婚自由,宣传男女同工同酬。随着妇女参政理论的普及,20世纪70年代妇女在人民代表、在省市领导班子中的比例占到了25%

      在中共113中全会以后,妇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19821126日的《解放日报·新论》所载的的《妇女问题杂议》一文,指出:“重男轻女思想的回潮,要求我们加倍重视妇女学研究”。此文两次使用“妇女学”这一概念。这是在中国的理论报刊上第一次出现“妇女学”这一学科名称。1984年由全国妇联主办的《妇女工作》第9期上又发表了《完善和发展妇女学问题》。文章分三部分,“一、妇女学将在中国应运而生”;“二、妇女学的框架”;“三、中国妇女学应有的特色”。《妇女工作》的编者侯荻同志为此文加了一个很长的按语。这是中国妇女学的第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提出的八个方面,尽管比较粗糙,但在当时是有新意的。后来有些《妇女学概论》、《中国妇女学》之类的专著也参考并吸收了这个框架的有用成分。1986127日《中国妇女报》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发表了题为《迎接妇女学的黄金时代》的文章。《中国妇女报》为此文加了一个比上面提到的《妇女工作》1984年的那个按语还要长的四百多字的按语。《中国妇女报》的《编者按》指出:“一门新的综合研究妇女问题的学科一定会产生。”

      两个按语是战鼓,是春雷。随着全国妇联一报一刊的两个按语而来的是,妇女学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世纪之交妇女学研究的五大飞跃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举行。参会的中国理论工作者积极传播了中国妇女学的理论成果,响亮地提出妇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发展问题,妇女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动力,从而把妇女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

      从妇女学讨论的重点上看,由80年代的妇女与家庭、妇女与生活方式的讨论,转移到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法律,再进而实现了向社会性别研究的飞跃。在社会性别的研究方面又有从应用性理论为主,转向应用理论和基础理论齐飞的趋势。

      从妇女学理论著作的覆盖面看,不仅妇女系统的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妇女学作品,中央级、省市级的综合性刊物中有关女性的论文,也在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飞跃。

      从妇女学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覆盖面看,在20世纪末叶和21世纪初叶的一、二十年中,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的飞跃。许多高校、党校、科研单位都开设了妇女学课程(含女性学、性别学、社会性别学)。

      从妇女学的外来与本土的比较上看,在20世纪末叶和21世纪初叶的一、二十年中,对西方妇女学的观点,虽然继续引进,更多的是在消化之后,实现了向质疑、挑战和批判的飞跃。

      从妇女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上看,妇女学在20世纪末叶和21世纪初叶的一、二十年中,实现了从充实到相关学科之中,形成交叉学科,向妇女学界另辟蹊径、重新定义,自成体系。妇女学界适应网络化和新媒体的发展,也相应地产生了不少新方法。妇女学正在成为一门朝阳学科。

                                妇女学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妇女学是个开放的系统,只有起点,永无终点。现在看,专门以妇女为研究对象的妇女学在中国已形成为根深叶茂、经纬交织、一以贯之的学术链。

      从对妇女活动的各个领域的研究看,妇女参与社会,有妇女社会学;妇女与参与经济,有妇女经济学(含妇女消费学) ;妇女参与政治,有妇女政治学;妇女参与文化,有妇女文化学;把各大领域概括起来,又有妇女哲学。

      从对妇女自身的研究看,有妇女心理学、妇女生理学、妇女生殖学、性学。

      从对妇女自身成长过程的研究看,有老年妇女学、青年妇女学。

      从对妇女发展的研究看,有妇女发展理论、妇女人口学、妇女教育学、妇女人才学、妇女犯罪学、妇女组织学、家庭学、贫困妇女学、妇女美学、妇女文学、妇女法学、妇女未来学。

      从对妇女学的演化过程的研究看,有妇女学学、妇女学史(妇女学说史)

      妇女问题是永恒的话题。妇女事业是永不枯竭的理论源泉。课堂上有开不完的妇女学课程,论坛上有说不完的妇女学论据和论点。妇女学永远是一门耀眼的显学。妇女学既是女性的理论武装,也是男性的理论武装,还是中性人(又称“两性人”)的理论武装。 “以人为本”决不是只以男人为本。妇女是社会资源、社会主体。科学发展,无疑包括两性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是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今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把它改为:“四海之内皆姊弟也!”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