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sind hier: 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 > 城市建设 > 发人深思的“文化名区” > 
ChineseEnglishDeutsch
20.4.2024 : 8:57 : +0200

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

发人深思的“文化名区”

                            邓伟志

      近来参加了好几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战略的讨论,其中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名区”的提法,令我思考再三。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是文化资源的多寡,文化氛围的浓淡和文化水平的高低。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故居在建筑学上有多大价值,恐怕说不上多少,可是因为毛泽东、蔡和森在那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却能吸引千百万国内外游客去瞻仰。相反的,有些高大建筑比毛泽东故居高超得多,可是, 由于没有文化内涵,只能是个起居的场所,除了起居还是起居。

      意大利罗马的繁华地段至今还保留着古罗马断瓦颓垣,似乎与繁华很不相称,可是它不仅填补了“繁华的萧条”,物质繁华背后的萧条,而且赋予繁华以文化特色。那断瓦颓垣,是残膏剩馥,是文化遗产。

      文化既是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的灵魂,既是城市的竞争力,也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城市是文化的汇集,文化是城市的载体。我到过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 ”这一响亮口号的的巴塞罗纳,他们说得出,也做得到,那里有文化享受,在那里能享受雅文化。重视文化的巴塞罗纳简直是一块文化福地。        

      现在有些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之所以重楼房而轻文化,是因为文化有很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这个城市的十位公民中有几位大学生是很难看得出的;在这个城市的市民中人均购书费用是多少也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在这个城市的市民中人均借书量是多少,更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因此,好大喜功者,形式主义者便把文化放在一边,或者是嘴上应付、应付,行动上是另一回事。其实,文化也是可以看出来的。不用说,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等一看便知,就是文化程度也能用肉眼看出几分。我曾在莫斯科大学副校长陪同下到俄罗斯的几个城市转过。在一些社会风貌比较好、人的谈吐比较雅的地方,一问就知道这里整体的文化素质高,大学生比例高;在一些社会秩序比较差、也不大讲礼貌的地方,一问就知道那里整体的文化素质低,大学生比例低。

      如今在相当多的国家已把图书馆的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在市政厅和市图书馆都该大修而只能修一个的时候,先修图书馆,后修市政厅。有的城市的市政厅与图书馆毗邻,图书馆比市政厅好。奥地利总理的家就在图书馆一个楼上。静安区图书馆连年被评为特级图书馆,文化馆连年被评为一级文化馆,静安区名人故居星罗棋布,说明有建设文化名区的基础。

      静安区有基础,各地有各区的条件。杨浦区提出建设“知识大区”,这都是值得借鉴的。国际上在GDP之外,早就用HDI作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了,这就是人均寿命、人均教育和人均收入,发人深思。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www.dengweizhi.com